荧光及其发光机制
发布时间:2015/5/14 22:32:34 访问次数:1003
某些物质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ICE3B0365J在极短时间内会发射出波长大于激发波长的光,当光辐射停止,则发光很快消失,这种光称为荧光。如果较长时间内仍然发光,则称为磷光。
当光照射物质时,光子打到分子上,原来处于基态的电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从而使分子处在激发态。此后,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过程把部分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使较高激发态的电子很快回到最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在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的平均寿命是lOs左右,如果这种分子通过发射出相应的光子而回到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即可产生荧光,根据回到的振动能级的不同,荧光的波长就不同,从而形成荧光发射带光谱。
发射荧光所对应的能量要比吸收的光能量小,故而,荧光的发射特征的波长总比激发特征波长长。物质能否产生荧光,主要和物质本身的结构及周围介质环境(如溶剂极性、pH值、温度等)有关。
某些物质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后,ICE3B0365J在极短时间内会发射出波长大于激发波长的光,当光辐射停止,则发光很快消失,这种光称为荧光。如果较长时间内仍然发光,则称为磷光。
当光照射物质时,光子打到分子上,原来处于基态的电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从而使分子处在激发态。此后,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过程把部分能量转移给周围分子,使较高激发态的电子很快回到最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在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的平均寿命是lOs左右,如果这种分子通过发射出相应的光子而回到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即可产生荧光,根据回到的振动能级的不同,荧光的波长就不同,从而形成荧光发射带光谱。
发射荧光所对应的能量要比吸收的光能量小,故而,荧光的发射特征的波长总比激发特征波长长。物质能否产生荧光,主要和物质本身的结构及周围介质环境(如溶剂极性、pH值、温度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