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11/24 10:03:19 访问次数:13809
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深圳市介绍,2015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占据了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产值。
- 51电子网公益库存:
- L7805CD2T
- LF156H/NOPB
- MAX197BCN
- MAX202CDW
- NE5532AP
- NE5534ADR
- OP07CDR
- OP-07DPSR
- OPA1013DN8
- PCM1690IDCARQ1
- PCM1742E
- PCM1748E/2K
这一产业版图上,华强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个位于深圳关内福田区、仅1.45平方公里的区域,东起上步中路、西到华富路、北起红荔路、南到深南路,在30余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走出了腾讯、创维等知名企业。
华强北前身是深圳上步工业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示,像这样既在城市中心,又是低成本的空间,是城市创新的源头和土壤。在中国新一轮的发展中,应该尽量保留住这样的空间。
2008年的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上,华强北获得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其中手机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华强北的手机出货量每年可达1亿台以上,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可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到二十。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团队而言,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品类使得华强北几乎成为“硬件天堂”的代名词,这也成为深圳当前吸引众多硬件创业者的天然优势。
华强北的旧模式已经陷入困境。近日华强北片区,在一些市场内部,看到的仍然是拥挤而又杂乱的景象,柜台里散落着各种电子配件,其中一些铺位和柜台张贴着招租公告。
“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众多商户们的感叹。而在今年一场针对手机及配件市场的净化行动后,附近的房产中介表示,随着一些商户搬离华强北,区内的出租屋价格也出现了下降。
现在华强北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下游往上游走”。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华强北仍未完全摆脱其“低端”卖场的形象。市场管理人员表示,所了解到的做旧手机回收的商户们,客源越来越少,每台的利润也被压低至甚至只有20元。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根据今年发布的《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0)》,针对华强北商圈的升级改造,将突出科技、创新、时尚三大要素,鼓励电子市场向品牌体验、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设计、展示、定制等方向转型,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影响力。
9月1日,由工信部和深圳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举行启动仪式,深圳方面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与华强北形成错位互补发展的局面,为华强北商圈朝着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机遇。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在经济形势低迷、电子商务冲击、地铁施工封路等几重夹击之下,出租率和租金价格都在下降,华强北转型更多是一种被迫的举措。
不管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卖场走向没落,还是顺应深圳整座城市发展的升级,华强北的转型都是一种时代必然。
中国电子商会强调,转型绝不应该是“转业”,华强北的转型更应该是交易方式的升级。
深圳福田区称,华强北不仅仅是“卖东西”的地方,它更是一个产业圈,一个联系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集散地,很多商家与珠三角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家形成了十分紧密的联系。
电子商务永远代替不了产业制造,产业制造能力也正是华强北应该保持的独特优势。
华强北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网络化的大潮中,也许终有一天,在这一区域不再看得到售卖电子产品零部件的柜台,但这个产业已经根植于深圳的土地上。
针对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商户进行了优化调整,逐步淘汰了一些没有自主品牌或生产能力的“炒单者”,但同时也在引进背后有工厂的实力商家。
对于昔日蛮荒生长的华强北淘金者而言,除了积极拥抱互联网,突围之路或许更在于走向创新。深圳赛格创业汇有限公司表示,中小商户一般很难自己做技术创新,但他们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人,面向应用端的“微创新”同样能制造行业奇迹,哪怕是创造出新的螺丝刀型号,都可能开几条生产线,赚到钱。
华强北也在一轮轮的变革中,延续着自身的活力。在2016年第十八届高交会上,经济学家专门针对华强北转型的高峰论坛中总结,华强北背后的实质是深圳的一套市场化机制,自由进出,有模仿,也有消化吸收,逐步有创新,再在某些领域走到前沿。
深圳市人大代表、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表示,对于华强北的升级问题,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姿态,给予市场充分的自由,而避免政府替代进行产业选择。
“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这个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近年来屡遭利润下降、空铺潮、围挡封路人流减少等危机。据2015年时任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分局透露的情况,该区域部分商城的最低出租率甚至降到了30%。而鼎盛时期的华强北,曾“一铺难求”。
危机的背后,是经历电商冲击,知识产权强化,城市升级的种种洗礼后,华强北旧有的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这里却又是个生命力顽强的地方。今年年初,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珠三角2.0”论坛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称,华强北的规划在不断妥协和退让,政府与市场共同合作,让华强北总是有新的东西进去。
若将其放在更大的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发生新一轮位移的背景下,华强北何去何从,或许也将是深圳转型升级的缩影。
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深圳市介绍,2015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占据了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产值。
- 51电子网公益库存:
- L7805CD2T
- LF156H/NOPB
- MAX197BCN
- MAX202CDW
- NE5532AP
- NE5534ADR
- OP07CDR
- OP-07DPSR
- OPA1013DN8
- PCM1690IDCARQ1
- PCM1742E
- PCM1748E/2K
这一产业版图上,华强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个位于深圳关内福田区、仅1.45平方公里的区域,东起上步中路、西到华富路、北起红荔路、南到深南路,在30余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走出了腾讯、创维等知名企业。
华强北前身是深圳上步工业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示,像这样既在城市中心,又是低成本的空间,是城市创新的源头和土壤。在中国新一轮的发展中,应该尽量保留住这样的空间。
2008年的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上,华强北获得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其中手机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华强北的手机出货量每年可达1亿台以上,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可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到二十。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团队而言,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品类使得华强北几乎成为“硬件天堂”的代名词,这也成为深圳当前吸引众多硬件创业者的天然优势。
华强北的旧模式已经陷入困境。近日华强北片区,在一些市场内部,看到的仍然是拥挤而又杂乱的景象,柜台里散落着各种电子配件,其中一些铺位和柜台张贴着招租公告。
“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众多商户们的感叹。而在今年一场针对手机及配件市场的净化行动后,附近的房产中介表示,随着一些商户搬离华强北,区内的出租屋价格也出现了下降。
现在华强北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下游往上游走”。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华强北仍未完全摆脱其“低端”卖场的形象。市场管理人员表示,所了解到的做旧手机回收的商户们,客源越来越少,每台的利润也被压低至甚至只有20元。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根据今年发布的《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0)》,针对华强北商圈的升级改造,将突出科技、创新、时尚三大要素,鼓励电子市场向品牌体验、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设计、展示、定制等方向转型,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影响力。
9月1日,由工信部和深圳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举行启动仪式,深圳方面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与华强北形成错位互补发展的局面,为华强北商圈朝着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机遇。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在经济形势低迷、电子商务冲击、地铁施工封路等几重夹击之下,出租率和租金价格都在下降,华强北转型更多是一种被迫的举措。
不管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卖场走向没落,还是顺应深圳整座城市发展的升级,华强北的转型都是一种时代必然。
中国电子商会强调,转型绝不应该是“转业”,华强北的转型更应该是交易方式的升级。
深圳福田区称,华强北不仅仅是“卖东西”的地方,它更是一个产业圈,一个联系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集散地,很多商家与珠三角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家形成了十分紧密的联系。
电子商务永远代替不了产业制造,产业制造能力也正是华强北应该保持的独特优势。
华强北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网络化的大潮中,也许终有一天,在这一区域不再看得到售卖电子产品零部件的柜台,但这个产业已经根植于深圳的土地上。
针对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商户进行了优化调整,逐步淘汰了一些没有自主品牌或生产能力的“炒单者”,但同时也在引进背后有工厂的实力商家。
对于昔日蛮荒生长的华强北淘金者而言,除了积极拥抱互联网,突围之路或许更在于走向创新。深圳赛格创业汇有限公司表示,中小商户一般很难自己做技术创新,但他们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人,面向应用端的“微创新”同样能制造行业奇迹,哪怕是创造出新的螺丝刀型号,都可能开几条生产线,赚到钱。
华强北也在一轮轮的变革中,延续着自身的活力。在2016年第十八届高交会上,经济学家专门针对华强北转型的高峰论坛中总结,华强北背后的实质是深圳的一套市场化机制,自由进出,有模仿,也有消化吸收,逐步有创新,再在某些领域走到前沿。
深圳市人大代表、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表示,对于华强北的升级问题,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姿态,给予市场充分的自由,而避免政府替代进行产业选择。
“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这个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近年来屡遭利润下降、空铺潮、围挡封路人流减少等危机。据2015年时任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分局透露的情况,该区域部分商城的最低出租率甚至降到了30%。而鼎盛时期的华强北,曾“一铺难求”。
危机的背后,是经历电商冲击,知识产权强化,城市升级的种种洗礼后,华强北旧有的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这里却又是个生命力顽强的地方。今年年初,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珠三角2.0”论坛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称,华强北的规划在不断妥协和退让,政府与市场共同合作,让华强北总是有新的东西进去。
若将其放在更大的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发生新一轮位移的背景下,华强北何去何从,或许也将是深圳转型升级的缩影。
上一篇:单原子磁体存储设备方案
下一篇:2017年六大技术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