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末端专线接入的有效解决方案分析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466
     本文通过对大客户末端专线接入需求的应用特点分析,比较不同的产品机制和组网方式的优、劣势,阐述了适用于这一应用领域星网拓扑方式在运营维护、应用灵活性、投资回报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最后介绍了格林威尔公司的大客户专线接入解决方案平台msap。
    目前,城域网光纤传输上的主要业务形式是tdm方式的e1业务和统计复用的ip数据业务两种,前后也出现过一些业务流融合(如atm)的传输机制。随着各种数据业务、电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两类业务量都在以很大的速度增长。由于两种业务制式的传输特点差别大,采用任何一种传输机制在传输性能和传输带宽利用率上都难以达到好的效果,两种业务的节点处理设备差别也很大(sdh设备和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在实际的核心网传输上形成了两网分离、并行发展的趋势。一些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城域核心网已经形成了sdh传输网和ip数据网并行的局面。
    城域核心网规划建设的网络拓扑方式目前主要是以环形网络为主,e1业务传输设备主体是sdh设备,与sdh传输网络并行的是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主要节点设备的ip数据传输网。实际上,很多ip数据传输网是通过利用已有sdh传输光缆网络中的光纤资源进行组网建设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城域网核心网络拓扑以环网方式为主,传输机制以sdh为主,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等技术和设备应用逐渐增多。
    市场需求分析
    城域网末端的普通商业客户光纤专线接入需求近年来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相对于为数众多的普通居民用户,数量较少的大客户所能提供的效益总额占有比例却很高,这也符合经济学的2/8理论。因此各个地区、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竞争大客户的专线接入市场,这几年每年的业务需求量都在以高于50%的增长率扩展,且后续发展仍保持高增长趋势。随着光缆的成本降低和末端接入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原来很多使用低速双绞线进行数据接入的客户都逐渐改造为利用光纤进行数据接入,例如银行系统的数据网络、邮政系统、连锁经营企业等都逐渐将原来的isdn、adsl改用了光纤接入。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以及日后的网络扩容的需求。
    大客户末端光纤专线接入的网络拓扑方式
    将来的城域网络拓扑可能会向网状网方式的智能光网络发展,形成一个智能的、可交换的全光网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地城域网络基本是环形网络拓扑方式为主,主要的传输技术是sdh,在城域网边缘大客户专线接入部分,主要是使用点对点普通光端机,少量使用了sdh环网。近一、二年数据的接入需求成明显上升趋势,使用了大量的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基本也都是点对点使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具有完善网管功能的以局端集中型设备为中心的星网拓扑方式应用逐渐增多。在末端专线接入应用中,星网方式相比于点对点光端机或光纤收发器,在管理维护、业务种类多样的适应性、扩容变换的灵活性、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快速回收的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末端用户数量很大时,优势更加突出。如果末端采用难以网管的点对点设备,设备的维护、管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会成为运营商的一个大包袱,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各大运营商的关注。
    在末端接入应用中,为一些大型客户内部组建较独立的光纤传输网络时,或环形光缆已经铺设完成以及其他一些需求条件下,sdh环网在末端接入中会保持一定的应用份额,但星网拓扑方式仍然是今后大客户专线接入的主流方式。星网与sdh环网的在大客户末端专线接入应用中的对比分析如下:
    接入容量
    目前末端用户需求容量80%在4e1以内,普通光端机一般都可以做到16e1,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末端接入用sdh主要是155m制式,环网总容量63e1,各个节点共享这一总容量。如果客户的传输容量需要大的扩容,特别是传输数据带宽需求猛增时,星网方案由于是为每个客户单独使用一路光纤,容量的变化很方便,例如格林威尔的e+e光端机最多可以提供20路e1+100m线速以太网数据的传输。而155m的sdh环网,在传输带宽容量需要扩大时会受到限制,例如有时可能即使一个节点的客户带宽扩容,整个环的所有节点设备都要升级到更大容量的sdh设备,二次投入代价很大。
    成本比较
    很多用户初期只需要4e1以下的专线接入容量,从技术机制和材料成本来看,每对sdh光口成本比普通星网光端机最少要高出50%以上,甚至更多。e1租赁价格由于竞争的压力已经很低,运营商也越来越注重投资回收率和回收期,这样较高的设备售价在末端大量应用时会起到一定的制
     本文通过对大客户末端专线接入需求的应用特点分析,比较不同的产品机制和组网方式的优、劣势,阐述了适用于这一应用领域星网拓扑方式在运营维护、应用灵活性、投资回报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最后介绍了格林威尔公司的大客户专线接入解决方案平台msap。
    目前,城域网光纤传输上的主要业务形式是tdm方式的e1业务和统计复用的ip数据业务两种,前后也出现过一些业务流融合(如atm)的传输机制。随着各种数据业务、电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两类业务量都在以很大的速度增长。由于两种业务制式的传输特点差别大,采用任何一种传输机制在传输性能和传输带宽利用率上都难以达到好的效果,两种业务的节点处理设备差别也很大(sdh设备和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在实际的核心网传输上形成了两网分离、并行发展的趋势。一些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城域核心网已经形成了sdh传输网和ip数据网并行的局面。
    城域核心网规划建设的网络拓扑方式目前主要是以环形网络为主,e1业务传输设备主体是sdh设备,与sdh传输网络并行的是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主要节点设备的ip数据传输网。实际上,很多ip数据传输网是通过利用已有sdh传输光缆网络中的光纤资源进行组网建设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城域网核心网络拓扑以环网方式为主,传输机制以sdh为主,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等技术和设备应用逐渐增多。
    市场需求分析
    城域网末端的普通商业客户光纤专线接入需求近年来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相对于为数众多的普通居民用户,数量较少的大客户所能提供的效益总额占有比例却很高,这也符合经济学的2/8理论。因此各个地区、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竞争大客户的专线接入市场,这几年每年的业务需求量都在以高于50%的增长率扩展,且后续发展仍保持高增长趋势。随着光缆的成本降低和末端接入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原来很多使用低速双绞线进行数据接入的客户都逐渐改造为利用光纤进行数据接入,例如银行系统的数据网络、邮政系统、连锁经营企业等都逐渐将原来的isdn、adsl改用了光纤接入。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以及日后的网络扩容的需求。
    大客户末端光纤专线接入的网络拓扑方式
    将来的城域网络拓扑可能会向网状网方式的智能光网络发展,形成一个智能的、可交换的全光网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地城域网络基本是环形网络拓扑方式为主,主要的传输技术是sdh,在城域网边缘大客户专线接入部分,主要是使用点对点普通光端机,少量使用了sdh环网。近一、二年数据的接入需求成明显上升趋势,使用了大量的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基本也都是点对点使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具有完善网管功能的以局端集中型设备为中心的星网拓扑方式应用逐渐增多。在末端专线接入应用中,星网方式相比于点对点光端机或光纤收发器,在管理维护、业务种类多样的适应性、扩容变换的灵活性、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快速回收的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末端用户数量很大时,优势更加突出。如果末端采用难以网管的点对点设备,设备的维护、管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会成为运营商的一个大包袱,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各大运营商的关注。
    在末端接入应用中,为一些大型客户内部组建较独立的光纤传输网络时,或环形光缆已经铺设完成以及其他一些需求条件下,sdh环网在末端接入中会保持一定的应用份额,但星网拓扑方式仍然是今后大客户专线接入的主流方式。星网与sdh环网的在大客户末端专线接入应用中的对比分析如下:
    接入容量
    目前末端用户需求容量80%在4e1以内,普通光端机一般都可以做到16e1,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末端接入用sdh主要是155m制式,环网总容量63e1,各个节点共享这一总容量。如果客户的传输容量需要大的扩容,特别是传输数据带宽需求猛增时,星网方案由于是为每个客户单独使用一路光纤,容量的变化很方便,例如格林威尔的e+e光端机最多可以提供20路e1+100m线速以太网数据的传输。而155m的sdh环网,在传输带宽容量需要扩大时会受到限制,例如有时可能即使一个节点的客户带宽扩容,整个环的所有节点设备都要升级到更大容量的sdh设备,二次投入代价很大。
    成本比较
    很多用户初期只需要4e1以下的专线接入容量,从技术机制和材料成本来看,每对sdh光口成本比普通星网光端机最少要高出50%以上,甚至更多。e1租赁价格由于竞争的压力已经很低,运营商也越来越注重投资回收率和回收期,这样较高的设备售价在末端大量应用时会起到一定的制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机器人网络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