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音响技术

浅谈喇叭:单元 分音器 音箱

发布时间:2007/8/23 0:00:00 访问次数:370

话说许久前,咱家第一次来做喇叭,也是蒙蒙懂懂,天真地以为喇叭也不过就是单元、分音器与音箱三者的组合,所以应该也不是太难懂的东西。这三样东东有啥学问?老实说,要讲得出一翻大道理,好象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比较有经验的音响迷往往会发现,喇叭种类的不同导致音色的差距似乎非常大。偏偏喇叭的组成又是这么的容易与直观,反而引出了许许多多的”自创解释”。 
先就单元来说好了,在一般音响杂志中常见的单元,要不就是打上自己的品名,要不就是某某名厂的单元,很不幸,前者通常缺乏足够的信息,无论规格也好,特色也好,甚至于材质也好,经常都是在不甚了解的情形之下,对一个喇叭评论员来说,这要怎么办?喔,不能怎么办,只好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旦有人分析过纸质振膜与塑料振膜的优劣之后,只好这里也用用,那里也用用,有一票作者拿来用用,这不打紧,毕竟这种处境在下也不是没经历过,妙得是,久而久之,这种说法到最后竟然会变成真理,当做是一些玩家选喇叭的依据,延申延申着,最后这种观念竟然会影响到自己动动手的音响迷,怪怪这真不是盖的,于是乎,在下就看到有些人在挑单元时,”喔,高音和中音要用不同材质的,这样才配….”


再来,我就甘冒被人家砍的风险好了,反正已经有点习惯了说。谈谈名厂单元,有名,说实在,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没有若干的广告或市场行销,也很难有此威望,这绝非坏事,人家是做生意的,又不是慈善机关,何况愿者上勾,那能怪人家。这些单元零买虽不便宜,但是与某些超级高价喇叭来说,自己做一套的价格很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想必一定有些人看过这些杂志报导或介绍之后,心中不免盘算盘算着,就算连做几对就算只有一对成功,还是划算呢。这实在是很有趣的现象,我个人相信喇叭这种”只要是知道规格与数据,自己装有可能会比买现成便宜”的特性,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完全违背了大量生产可以创造有利于所有人的理论。


再看看音箱部份。这几年杂志对喇叭自己装或是改机,实在谈得不少。不过有时候看到玄之又玄的说法,我真是蛮震惊地…..有此想象力…..佩服,佩服,真是佩服。无论如何,喇叭箱最常被讨论的,大概就是材质与形状。唉呀呀,很不幸地,在T/S Model中,这两者的重要性远远低于音箱的容积与反射孔。材质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但以规格来说,其重要性不是我用钢琴响板,还是用重得要命的水泥,反而是有无共振。我们以瀑步图(waterfall)来看,在200Hz以下,如果看到”波涛汹涌”而且持续时间超过50ms的部份,那很可能就是音箱共振的贡献。一般说来,共振时间过常,等于是无缘无故多了些声音出来,一定会对音色有影响,”影响”这字眼用得真是巧妙?好还是不好?无缘无故多出来理论上当然不好,但是有些喇叭的设计却非常巧妙地使用这项特性,例如LS3/5、JBL、Altec、Westlake等,以增加低频的能量,无论怎样说,由于这项工作不易控制,因为调整等于是要大兴土木,换音箱,改喇叭箱,光单元与分音器就够瞧了,何苦再多个变量? 所以我不建议各位将音箱的共振当作自己装的设计项目之一。如何判断音箱是否有共振?很简单,用手指敲敲便知,这就是立民兄以前在"音乐与音响"时很疑惑地问题,每为我介绍一对喇叭,我就去东敲敲西敲敲,这是在做什么? 要知材质好不好,有无共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我们的手指…….现在……..立民兄您可知在下在做什么了吧?


之前有人提过中华商场的喇叭箱,老实说,早年我也是爱用者之一,因为价钱确实非常低廉,但不是在下要说,这些人毕竟也是生意人,其木头虽口口声声说是MDF,但是我个人敲起来就不太像,仔细看看内部,经常是某些部份用比较好的木头,有些却用得特别薄,想要没有音箱共振实在难如登天啊,但论其价格,似乎也不必多计较了。中华商场的喇叭箱在我看来,已经算是好的,毕竟价格与品质成正比,但是我个人在使用LMS时却发觉,许多赫赫有名的单元量起来实在不怎么样,规格与公布的不相同就算了,还有严重的造假,例如说以其提供的T/S Parameters计算,怎样努力都算不到这个频率,但是人家的测量图硬是到这个频率,欺负人家不懂model是不? 还有标榜配对的包装,偏偏在下量起来是一点都不配,好象当我们是冤大头一般。


看到这边您可能会对喇叭自己装有点信心动摇了? 其实这不是我的用意,我只想让大家省点钱,不必一味追求价格高昂的单元,钱要花在应该花的地方,就以配对来说好了,既然配不配对结果都差不多,为什么要买配对的? 我只想说,单元的好与不好与价格不见得有正比,而且有些人喜欢用看的挑单元,各位啊,单元的好坏真得是用测量最准,至于原厂提供的数据,唉,大家姑妄听之,姑妄看之,别完全相信就是了。


再来是有关喇叭箱形状的部份。嗯,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在这方面大作文章,我只想用之前在下一直强调的,喇叭不应该以独立的个体来做思考。以这种观点来看,形状的意

话说许久前,咱家第一次来做喇叭,也是蒙蒙懂懂,天真地以为喇叭也不过就是单元、分音器与音箱三者的组合,所以应该也不是太难懂的东西。这三样东东有啥学问?老实说,要讲得出一翻大道理,好象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比较有经验的音响迷往往会发现,喇叭种类的不同导致音色的差距似乎非常大。偏偏喇叭的组成又是这么的容易与直观,反而引出了许许多多的”自创解释”。 
先就单元来说好了,在一般音响杂志中常见的单元,要不就是打上自己的品名,要不就是某某名厂的单元,很不幸,前者通常缺乏足够的信息,无论规格也好,特色也好,甚至于材质也好,经常都是在不甚了解的情形之下,对一个喇叭评论员来说,这要怎么办?喔,不能怎么办,只好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旦有人分析过纸质振膜与塑料振膜的优劣之后,只好这里也用用,那里也用用,有一票作者拿来用用,这不打紧,毕竟这种处境在下也不是没经历过,妙得是,久而久之,这种说法到最后竟然会变成真理,当做是一些玩家选喇叭的依据,延申延申着,最后这种观念竟然会影响到自己动动手的音响迷,怪怪这真不是盖的,于是乎,在下就看到有些人在挑单元时,”喔,高音和中音要用不同材质的,这样才配….”


再来,我就甘冒被人家砍的风险好了,反正已经有点习惯了说。谈谈名厂单元,有名,说实在,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没有若干的广告或市场行销,也很难有此威望,这绝非坏事,人家是做生意的,又不是慈善机关,何况愿者上勾,那能怪人家。这些单元零买虽不便宜,但是与某些超级高价喇叭来说,自己做一套的价格很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想必一定有些人看过这些杂志报导或介绍之后,心中不免盘算盘算着,就算连做几对就算只有一对成功,还是划算呢。这实在是很有趣的现象,我个人相信喇叭这种”只要是知道规格与数据,自己装有可能会比买现成便宜”的特性,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完全违背了大量生产可以创造有利于所有人的理论。


再看看音箱部份。这几年杂志对喇叭自己装或是改机,实在谈得不少。不过有时候看到玄之又玄的说法,我真是蛮震惊地…..有此想象力…..佩服,佩服,真是佩服。无论如何,喇叭箱最常被讨论的,大概就是材质与形状。唉呀呀,很不幸地,在T/S Model中,这两者的重要性远远低于音箱的容积与反射孔。材质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但以规格来说,其重要性不是我用钢琴响板,还是用重得要命的水泥,反而是有无共振。我们以瀑步图(waterfall)来看,在200Hz以下,如果看到”波涛汹涌”而且持续时间超过50ms的部份,那很可能就是音箱共振的贡献。一般说来,共振时间过常,等于是无缘无故多了些声音出来,一定会对音色有影响,”影响”这字眼用得真是巧妙?好还是不好?无缘无故多出来理论上当然不好,但是有些喇叭的设计却非常巧妙地使用这项特性,例如LS3/5、JBL、Altec、Westlake等,以增加低频的能量,无论怎样说,由于这项工作不易控制,因为调整等于是要大兴土木,换音箱,改喇叭箱,光单元与分音器就够瞧了,何苦再多个变量? 所以我不建议各位将音箱的共振当作自己装的设计项目之一。如何判断音箱是否有共振?很简单,用手指敲敲便知,这就是立民兄以前在"音乐与音响"时很疑惑地问题,每为我介绍一对喇叭,我就去东敲敲西敲敲,这是在做什么? 要知材质好不好,有无共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我们的手指…….现在……..立民兄您可知在下在做什么了吧?


之前有人提过中华商场的喇叭箱,老实说,早年我也是爱用者之一,因为价钱确实非常低廉,但不是在下要说,这些人毕竟也是生意人,其木头虽口口声声说是MDF,但是我个人敲起来就不太像,仔细看看内部,经常是某些部份用比较好的木头,有些却用得特别薄,想要没有音箱共振实在难如登天啊,但论其价格,似乎也不必多计较了。中华商场的喇叭箱在我看来,已经算是好的,毕竟价格与品质成正比,但是我个人在使用LMS时却发觉,许多赫赫有名的单元量起来实在不怎么样,规格与公布的不相同就算了,还有严重的造假,例如说以其提供的T/S Parameters计算,怎样努力都算不到这个频率,但是人家的测量图硬是到这个频率,欺负人家不懂model是不? 还有标榜配对的包装,偏偏在下量起来是一点都不配,好象当我们是冤大头一般。


看到这边您可能会对喇叭自己装有点信心动摇了? 其实这不是我的用意,我只想让大家省点钱,不必一味追求价格高昂的单元,钱要花在应该花的地方,就以配对来说好了,既然配不配对结果都差不多,为什么要买配对的? 我只想说,单元的好与不好与价格不见得有正比,而且有些人喜欢用看的挑单元,各位啊,单元的好坏真得是用测量最准,至于原厂提供的数据,唉,大家姑妄听之,姑妄看之,别完全相信就是了。


再来是有关喇叭箱形状的部份。嗯,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在这方面大作文章,我只想用之前在下一直强调的,喇叭不应该以独立的个体来做思考。以这种观点来看,形状的意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基准电压的提供
    开始的时候,想使用LM385作为基准,HIN202EC...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