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应用 (文章来源:电子元器件查询网 王昭杰1,余光辉2) (1彩虹集团公司,陕西咸
发布时间:2007/8/20 0:00:00 访问次数:525
1引言
硅晶闸管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在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硅晶闸管由普通晶闸管(PCT)逐渐演变出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MOS门控晶闸管(MCT、BRT、EST)。晶闸管以其高电压、大电流的特性,在许多电力电子系统中大显身手。
随着功率集成技术与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进步与成熟,科技工作者又利用陶瓷覆铜(DCB)技术将晶闸管及其移相触发电路、自动调节电路与SMT表面贴装技术相结合,将其集成封装于一体,使之具有电力调节、自动控制的功能,业内人士称之为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其外形如图1所示。
2结构、参数、分类及应用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按其用途一般分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通用模块一般指整流模块、交流模块等;专用模块有充、放电模块、电机软启动模块等。
通用模块由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具有电力调控功能和过热、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程度都较高,但体积并不大。采用DCB工艺,将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或氮化铝陶瓷基片表面,利用先进的焊接工艺使模块的绝缘电压达到2.5kV以上,并保证模块热阻低、热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
图1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外形
根据功能的不同,专用模块内部集成了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反馈电路、保护电路、线性电压或电流传感器、转速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电路、功放电路、单片机等。采用DCB工艺,具有机械设计简单、组装容易、使用方便的特点,主要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的励磁电源、前级调压、蓄电池充/放电及交流电机软启动等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主要参数有:工作频率f;;输入线电压范围VIN(RMS);控制信号电压VCON;控制信号电流ICON;输出电压不对称度;输出电压温度系数;模块绝缘电压VISO(RMS);最大输入电流IIN(RMS);最大输出电流IOUT(RMS);触发电源电流IE;工作壳温TC。
3模块的使用、安装与保护
图2和图3分别示出晶闸管充、放电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图4为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
图4 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应用电路
无论是通用模块还是专用模块,为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选取的模块额定电流值应为负载电流的1.5倍~3倍,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不能超过模块的额定电流。使用模块时,还应注意散热条件的好坏,它将直接影响模块的性能发挥及安全可靠。散热方式一般有3种:即水冷、强迫风冷和自然冷却。水冷散热效果好,有水冷条件的应首选水冷散热形式。
自然冷却的结构最简单,费用最低廉且维护最方便,但是时常满足不了模块工作时的效率及温升要求。模块常采用散热器风冷方式,但会因此增加通风损耗。系统要求设计寿命超过7年时,传统上不采用风扇,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将风扇管理、监测电路集成在模块内,现场维护和更换方便,风冷形式最常用。表1为各种冷却方式下的典型功率密度。
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与其材料有相当大的关系,金
1引言
硅晶闸管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在功率半导体器件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硅晶闸管由普通晶闸管(PCT)逐渐演变出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MOS门控晶闸管(MCT、BRT、EST)。晶闸管以其高电压、大电流的特性,在许多电力电子系统中大显身手。
随着功率集成技术与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进步与成熟,科技工作者又利用陶瓷覆铜(DCB)技术将晶闸管及其移相触发电路、自动调节电路与SMT表面贴装技术相结合,将其集成封装于一体,使之具有电力调节、自动控制的功能,业内人士称之为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其外形如图1所示。
2结构、参数、分类及应用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按其用途一般分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通用模块一般指整流模块、交流模块等;专用模块有充、放电模块、电机软启动模块等。
通用模块由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具有电力调控功能和过热、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程度都较高,但体积并不大。采用DCB工艺,将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或氮化铝陶瓷基片表面,利用先进的焊接工艺使模块的绝缘电压达到2.5kV以上,并保证模块热阻低、热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
图1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外形
根据功能的不同,专用模块内部集成了晶闸管主电路、移相触发电路、反馈电路、保护电路、线性电压或电流传感器、转速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电路、功放电路、单片机等。采用DCB工艺,具有机械设计简单、组装容易、使用方便的特点,主要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的励磁电源、前级调压、蓄电池充/放电及交流电机软启动等领域。
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主要参数有:工作频率f;;输入线电压范围VIN(RMS);控制信号电压VCON;控制信号电流ICON;输出电压不对称度;输出电压温度系数;模块绝缘电压VISO(RMS);最大输入电流IIN(RMS);最大输出电流IOUT(RMS);触发电源电流IE;工作壳温TC。
3模块的使用、安装与保护
图2和图3分别示出晶闸管充、放电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图4为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
图4 限流软启动模块的应用电路
无论是通用模块还是专用模块,为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选取的模块额定电流值应为负载电流的1.5倍~3倍,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流不能超过模块的额定电流。使用模块时,还应注意散热条件的好坏,它将直接影响模块的性能发挥及安全可靠。散热方式一般有3种:即水冷、强迫风冷和自然冷却。水冷散热效果好,有水冷条件的应首选水冷散热形式。
自然冷却的结构最简单,费用最低廉且维护最方便,但是时常满足不了模块工作时的效率及温升要求。模块常采用散热器风冷方式,但会因此增加通风损耗。系统要求设计寿命超过7年时,传统上不采用风扇,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将风扇管理、监测电路集成在模块内,现场维护和更换方便,风冷形式最常用。表1为各种冷却方式下的典型功率密度。
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与其材料有相当大的关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