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发布时间:2008/11/26 0:00:00 访问次数:635

  与采用模拟技术的1g和2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为384kb/s~zmb/s,带宽可达5mhz以上)和更大的系统容量,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现有的3g系统的空中接口包含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个标准。其中,wcdma是欧洲倡导的宽带cdma技术,该标准提出了gsm→+gprs→edge→wcdma的演进方案。而cdma2000标准是美国主导的宽带cdma技术,它则提出了cdma95→cdma20001x→cd-ma20o0的演进策略。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ti-scdma标准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可不经过2.5g时代,直接向3g过渡。

  (2)3g网络架构

  在itu的3g框架中,主要推广的还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umts融合了tdma、cdma的关键技术和集成的卫星组件,以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umts的空中接口部分被称为utran(units radio access network),它在系统使用对称带宽(fdd)的方案中采用wcdma无线接入技术,而在不成对称的带宽(tdd)方案中采用td-cdma无线接入技术,如图所示。

  3g网络由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络(centernetwork,cn)组成。其中,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而on则处理3g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功能,cn从逻辑上可分为电路交换域(cs)和分组交换域(ps)。utran、on与用户设各(user equipment,ue)一起构成了整个无线系统。

  图 umts网络单元构成示意图

  (3)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

  3g网络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支持宽带数据业务,它采用了基于分组的网络技术。虽然tdm在电路域的演进过程中还是作为可选的方案存在,但最终3g网络必将发展成为支持多媒体业务的分组网.

  目前,现有成熟的3g设各基本上都基于atm平台,基站(bts或node b)与基站控制器(bsc或rnc)之间常常通过ima(atm反向复用技术)后的el通道连接,由于基站控制器的容量往大型化发展,它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将通过城域网的接入层和汇聚层,这是建设城域网必须考虑的主体内容。基站控制器与核心网之间常常通过atm stm 1或stm 4连接,由骨干传输网连接,一般不对业务进行汇聚处理,而仅仅提供大颗粒通道透明传送。核心网电路域和分组域内部的业务传送还涉及干线传输,由于分组域的接口主要采用的是ge/fe/pos接口,因此传输设各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接口适配能力。

  为了适应多媒体服务对高速数据传输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项目组(3gpp)已经公布了一种新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叫做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该技术是wcdma的强化版本,大大加强了下行链路传输的功能。日本的ntt docomo是最早试验hsdpa技术的运营商之一,在2004年36sm全球大会上,hsdpa也同样改变了所有主要欧洲运营商的日程。在美国,gsm运营商当然也在寻求更多的“武器”,以便在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市场中确保领先地位。2004年12月1日,cingular正式与朗讯科技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3gw-cdma设各、软件和服务供货协议,其中就包括了hsdpa技术的部署。协议使cingular公司从2005年起得以为消费者提供范围广泛的多媒体服务。

  hsdpa是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和快速调度等关键技术,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峰值速率提高到14mb/s,同时可以把当前无线频谱中的系统数据容量提高一倍以上,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三种新的信道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两种技术。

  ①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在下行链路方向承载用户数据。与r99已有的信道相比,hs dsch有许多独特之处。传输时问间隔(tti)或交织周期定义为zms,使得在重传过程中终端和node-b之间可以有较短的往返时延。引入如16qam的更高阶的调制方案及降低编码冗余,增加了瞬时的峰值数据速率。从码域看,sf固定为16,多码传输和不同用户间的码复用都是可能出现的,终端最大可用码数为15。

  ②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 scch)。承载必须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以确保能够对hs dsch上的数据进行解码。如果发生认为是错误的数据包而需要重传时,还有可能要对hs-dsch上发送的数据进行物理层合并。

  ③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承载上行链路中必要的控制信令,即arq确认(肯定和否定)和下行链路质量反馈信息。

  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

  与采用模拟技术的1g和2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为384kb/s~zmb/s,带宽可达5mhz以上)和更大的系统容量,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现有的3g系统的空中接口包含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个标准。其中,wcdma是欧洲倡导的宽带cdma技术,该标准提出了gsm→+gprs→edge→wcdma的演进方案。而cdma2000标准是美国主导的宽带cdma技术,它则提出了cdma95→cdma20001x→cd-ma20o0的演进策略。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ti-scdma标准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可不经过2.5g时代,直接向3g过渡。

  (2)3g网络架构

  在itu的3g框架中,主要推广的还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umts融合了tdma、cdma的关键技术和集成的卫星组件,以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umts的空中接口部分被称为utran(units radio access network),它在系统使用对称带宽(fdd)的方案中采用wcdma无线接入技术,而在不成对称的带宽(tdd)方案中采用td-cdma无线接入技术,如图所示。

  3g网络由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络(centernetwork,cn)组成。其中,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而on则处理3g系统内所有的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功能,cn从逻辑上可分为电路交换域(cs)和分组交换域(ps)。utran、on与用户设各(user equipment,ue)一起构成了整个无线系统。

  图 umts网络单元构成示意图

  (3)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

  3g网络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支持宽带数据业务,它采用了基于分组的网络技术。虽然tdm在电路域的演进过程中还是作为可选的方案存在,但最终3g网络必将发展成为支持多媒体业务的分组网.

  目前,现有成熟的3g设各基本上都基于atm平台,基站(bts或node b)与基站控制器(bsc或rnc)之间常常通过ima(atm反向复用技术)后的el通道连接,由于基站控制器的容量往大型化发展,它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将通过城域网的接入层和汇聚层,这是建设城域网必须考虑的主体内容。基站控制器与核心网之间常常通过atm stm 1或stm 4连接,由骨干传输网连接,一般不对业务进行汇聚处理,而仅仅提供大颗粒通道透明传送。核心网电路域和分组域内部的业务传送还涉及干线传输,由于分组域的接口主要采用的是ge/fe/pos接口,因此传输设各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接口适配能力。

  为了适应多媒体服务对高速数据传输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项目组(3gpp)已经公布了一种新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叫做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该技术是wcdma的强化版本,大大加强了下行链路传输的功能。日本的ntt docomo是最早试验hsdpa技术的运营商之一,在2004年36sm全球大会上,hsdpa也同样改变了所有主要欧洲运营商的日程。在美国,gsm运营商当然也在寻求更多的“武器”,以便在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的市场中确保领先地位。2004年12月1日,cingular正式与朗讯科技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3gw-cdma设各、软件和服务供货协议,其中就包括了hsdpa技术的部署。协议使cingular公司从2005年起得以为消费者提供范围广泛的多媒体服务。

  hsdpa是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和快速调度等关键技术,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峰值速率提高到14mb/s,同时可以把当前无线频谱中的系统数据容量提高一倍以上,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三种新的信道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两种技术。

  ①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在下行链路方向承载用户数据。与r99已有的信道相比,hs dsch有许多独特之处。传输时问间隔(tti)或交织周期定义为zms,使得在重传过程中终端和node-b之间可以有较短的往返时延。引入如16qam的更高阶的调制方案及降低编码冗余,增加了瞬时的峰值数据速率。从码域看,sf固定为16,多码传输和不同用户间的码复用都是可能出现的,终端最大可用码数为15。

  ②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 scch)。承载必须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以确保能够对hs dsch上的数据进行解码。如果发生认为是错误的数据包而需要重传时,还有可能要对hs-dsch上发送的数据进行物理层合并。

  ③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承载上行链路中必要的控制信令,即arq确认(肯定和否定)和下行链路质量反馈信息。

  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