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4G通信关键技术探讨

发布时间:2008/8/30 0:00:00 访问次数:548

  紧接着3g之后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发展已成为继3g、3.5g通讯技术之后各厂商的研究重点。尽管目前4g移动通信技术尚未成形,然其雏形已大致具备。本文将针对4g通信技术的技术需求、架构与特性等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4g通信的关键技术。

  历经了前两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堂堂进入3g世代,而3.5代通信技术也如火如荼发展。过去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採用模拟技术的语音tqq 动通信,到了2g移动通信则是採用数字无线传输技术的语音通信。目前3g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因此紧接着3g之后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发展已成为继3g、3.5g通信技术之后各厂商的研究重点。尽管目前4g移动通信技术尚未成形,然其雏形已大致具备。本文将针对4g通信技术的技术需求、架构与特性等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4g通信的关键技术。

  4g通信技术崛起

  今日,3g通讯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进入商业用途。然而到目前为主,在应用上也发现3g通信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採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2g的「电路交换模式」(circuit switch mode),而非採用纯ip方式,也因此容易受到多用户的干扰,导致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面对这些应用上的缺点,理想中的4g通讯技术应该具备以下的特色:

  更大传输频宽

  对大范围高速移动的使用者(最高250km/h)频宽需求为2mbps,中速移动的使用者(60km/h)频宽需求为20mbps,低速移动或室内静止的使用者频宽需求为100mbps;

  更高储存容量

  由于传输频宽增大,因此资料储存容量至少需求为3g系统的10倍以上;

  更高相容性

  4g通信技术必须具备向下相容、开放介面、全球漫游、与网路互联、多元终端应用等,并能从3g通信技术平稳过渡至4g;

  不同系统的无缝连接

  行动使用者在移动中,特别是高速移动,也都能顺利使用通信系统,并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无缝转换(seamless transitions),传送高速多媒体资料等;

  高度智慧化网路系统

  4g网路必须是高度智慧、能随状况自行调整的网路系统,它须具备良好的弹性以满足不同环境与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

  整合性的便利服务

  4g系统将个人通信、资讯传输、广播服务与多媒体娱乐等各项应用整合,提供更为广泛、便利、安全与个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其技术的根本目的说穿了,主要是能够在各终端产品间发送、接收来自另一端的信号,并在多个不同的网路系统、平台与无线通讯介面之间找到最快速与最有效率的通信路径,以进行最即时的传输、接收与定位等动作。

  而当在通信过程进行中,4g通讯还必须保持良好的无缝连接能力,透过不同网路确保资料传输过程不中断,并维持高品质与高频宽。4g通讯的多层式蜂巢结构,可透过不同无线介面接收网路营运商与内容供应商所提供的内容服务。接下来将介绍4g通信的几项关键技术。

  4g通信关键技术

  ofdm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的应用已有近40年历史,第一个ofdm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军事用途的无线高频通信链路。但这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在双向无线资料方面的应用却是近十年来的新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广播式音频和视频等领域。ofdm主要应用还包括:adsl、dab与dvb等。

  ofdm通常与通道编码(channel code;用以更正错误的技术)同时使用。尽管其技术复杂度高,但是已广于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上。这是因为此项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多路径(multipath)的问题,也就是消费者所熟知在传统模拟电视信号中所存在的「鬼影」的问题。

  ofdm技术採用不连续的多音调技术,将不同频率载波中的大量讯号合併成单一信号,并完成信号传送。由于此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之能力,所以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者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

  ofdm技术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针对多载波的调制,其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于是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因而减少子载波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在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频多重进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时分工存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

  紧接着3g之后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发展已成为继3g、3.5g通讯技术之后各厂商的研究重点。尽管目前4g移动通信技术尚未成形,然其雏形已大致具备。本文将针对4g通信技术的技术需求、架构与特性等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4g通信的关键技术。

  历经了前两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堂堂进入3g世代,而3.5代通信技术也如火如荼发展。过去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採用模拟技术的语音tqq 动通信,到了2g移动通信则是採用数字无线传输技术的语音通信。目前3g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因此紧接着3g之后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发展已成为继3g、3.5g通信技术之后各厂商的研究重点。尽管目前4g移动通信技术尚未成形,然其雏形已大致具备。本文将针对4g通信技术的技术需求、架构与特性等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4g通信的关键技术。

  4g通信技术崛起

  今日,3g通讯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进入商业用途。然而到目前为主,在应用上也发现3g通信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採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2g的「电路交换模式」(circuit switch mode),而非採用纯ip方式,也因此容易受到多用户的干扰,导致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面对这些应用上的缺点,理想中的4g通讯技术应该具备以下的特色:

  更大传输频宽

  对大范围高速移动的使用者(最高250km/h)频宽需求为2mbps,中速移动的使用者(60km/h)频宽需求为20mbps,低速移动或室内静止的使用者频宽需求为100mbps;

  更高储存容量

  由于传输频宽增大,因此资料储存容量至少需求为3g系统的10倍以上;

  更高相容性

  4g通信技术必须具备向下相容、开放介面、全球漫游、与网路互联、多元终端应用等,并能从3g通信技术平稳过渡至4g;

  不同系统的无缝连接

  行动使用者在移动中,特别是高速移动,也都能顺利使用通信系统,并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无缝转换(seamless transitions),传送高速多媒体资料等;

  高度智慧化网路系统

  4g网路必须是高度智慧、能随状况自行调整的网路系统,它须具备良好的弹性以满足不同环境与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

  整合性的便利服务

  4g系统将个人通信、资讯传输、广播服务与多媒体娱乐等各项应用整合,提供更为广泛、便利、安全与个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其技术的根本目的说穿了,主要是能够在各终端产品间发送、接收来自另一端的信号,并在多个不同的网路系统、平台与无线通讯介面之间找到最快速与最有效率的通信路径,以进行最即时的传输、接收与定位等动作。

  而当在通信过程进行中,4g通讯还必须保持良好的无缝连接能力,透过不同网路确保资料传输过程不中断,并维持高品质与高频宽。4g通讯的多层式蜂巢结构,可透过不同无线介面接收网路营运商与内容供应商所提供的内容服务。接下来将介绍4g通信的几项关键技术。

  4g通信关键技术

  ofdm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的应用已有近40年历史,第一个ofdm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军事用途的无线高频通信链路。但这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在双向无线资料方面的应用却是近十年来的新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广播式音频和视频等领域。ofdm主要应用还包括:adsl、dab与dvb等。

  ofdm通常与通道编码(channel code;用以更正错误的技术)同时使用。尽管其技术复杂度高,但是已广于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上。这是因为此项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多路径(multipath)的问题,也就是消费者所熟知在传统模拟电视信号中所存在的「鬼影」的问题。

  ofdm技术採用不连续的多音调技术,将不同频率载波中的大量讯号合併成单一信号,并完成信号传送。由于此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之能力,所以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者是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

  ofdm技术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针对多载波的调制,其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于是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因而减少子载波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在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频多重进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时分工存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