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音响技术

录音音响场面该如何把握?

发布时间:2007/8/15 0:00:00 访问次数:467

来源:梧桐下网络


师都想把自己的录音作品录得恰到好处,但未必每一个录音师都意识到恰如其分的音响场面对音响作品成功的重要性。实际上,不同的音响作品对音响场面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选择与把握音响场面,实在是搞好录音的重要一关,也是录音由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音响场面又叫声像场面,粗略来说就是指录音时在音箱间构筑的或大或小的音响空间。这个音响空间的构建,显然应符合不同录音体裁的不同艺术要求,以便制作出或气势磅礴或镜花水月的声学表现空间。


这里,“构建”包含构想和实现构想的手段这两重含义。


关于构想。面对一个录音作品,你起码要考虑如下问题:到底要把这个作品的音响空间重现得多宽多深?它的最前沿离聆听者的距离应该多远?其中的每一个声源所在的点匹配在整个声像场面中应多大?这每个点在空间收放的活跃程度该是什么样子?


而对于实现构想的手段,可以一言以蔽之:构想中“场面”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你话筒的摆放布局和延时、混响的准确使用。可见,录音实际上是“想”与“做”因果关系的实践。假如胸中没有构想,即便是套用哪位“大家”的录制数据,也未必录得出“大家”的那种效果。


下面以两个不同例子逐一诠释如何建立适宜的音响场面(以下的叙述都是建立在短混响<0.4~0.8秒>录音棚的声学条件上的)。


一.一个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对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录制,公认的表现手法是建立适度宏大的音响场面。这是能让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对你的作品产生良好第一印象的要诀。


场面适度宏大,就是要求你既要把音响做得大气但又在分寸上不能过于夸张。要想大气,首先在声像的宽度上得让整个乐队均匀占满音箱之间的声学空间,深度上有不低于实际乐队纵深的距离感(注意,在这一点上,话筒对于空间距离响应上的非线性与人耳的非线性总是存在着差异)。其次,音箱重放出的声像与你的距离应适中。这个距离实质是受乐队前排的声源要在音箱之间均匀排列这一条件限制的。为此,应尽量做到主话筒与前排每一个声源之间没有太大的距离差(或者说话筒要适当地远)。因为距离差过大,会在音箱最前面的音响平面上给人以主话筒近处声源的声像空间偏大、远处的偏小的印象(要知道乐队的每一声源在左右音箱间的尺寸是有限的),最终导致声像平面上的点疏密不一,使乐队的整体平衡感受到损害。当然话筒与声源的距离也不能过远,否则容易产生从小喇叭或钥匙孔听音乐的那种收得过死的感觉。只有距离适中,才能通过不断调整主话筒的增益,让乐队的每一个声源都适度放大从而构成整体较大场面的骨架。


笔者认为,主话筒距离前排乐队应不小于3.5~4米,高度在3米左右(具体要视房间的混响时间或混响半径来增减),这样录出的距离的真实感和整体的平衡感明显好于许多书本上所说的主话筒在指挥身后约4米高的经典位置(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见,主话筒在指挥身后4米高处,它所拾到的乐队第一排与最后一排的距离差肯定小于这两排的实际坐距,从而会缩小音响的纵深感,削弱了所谓场面的大气)。
 
有了上面大场面的骨架后,还要靠以下两点来丰满其血肉:一是合理地布局辅助话筒,


二是正确地添加延时与混响。


合理地布局辅助话筒。我们知道,辅助话筒一般是为解决乐队声部音量的不平衡而设置的。但由于近距离拾音能将点声源的声像适当夸张、扩大声源的音色细节与表现力,所以为了让音响场面更“大气”,对于那些距离主话筒3米以上的器乐组,都应尽量放置辅助话筒。这里之所以要求在距主话筒3米以上的地方才能放置辅助话筒,是考虑到当在同等话筒放大器增益的情况下使用相同话筒时,主、辅话筒必须有不小于6dB的电平差才能避免辅信号对主信号电平、相位、空间定位等的明显干扰。由于粗略来说声波声压级按照距离平方的倒数规律递减,2米就成为满足这一条件的最低要求,再考虑到辅助话筒到声源还得有1米左右的距离,所以辅助话筒的设置必须在主话筒与声源的距离大于3米的前提之下。同理,辅助话筒之间的距离也不应小于2米并且也要遵循通常的3:1原则。结合前面所提的主话筒离乐队3-4米的要求,我们就可知道,对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录制,实际上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弦乐在内的所有器乐组都可单独放置辅助话筒,只不过有时可能要适当加大器乐组之间的距离而已。


正确地添加延时与混响。我们首先要明确为什么使用延时与混响:(1)模仿你所构想的音响场面的声学空间;(2)增加声像的融和度与丰满度;(3)用延时模拟声源间的距离层次;(4)用混响放大声像的空间比例;(5)其它特殊效果与用途。


然而,恰倒好处地把握延时混响的使用并非易事。因为只有当你自己的主观认知被业界公允的客观评价所认可的时候,才证明你正确运用了它。但下面的概念会辅佐你不致离谱:在混响时间的设置

来源:梧桐下网络


师都想把自己的录音作品录得恰到好处,但未必每一个录音师都意识到恰如其分的音响场面对音响作品成功的重要性。实际上,不同的音响作品对音响场面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选择与把握音响场面,实在是搞好录音的重要一关,也是录音由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一环。


音响场面又叫声像场面,粗略来说就是指录音时在音箱间构筑的或大或小的音响空间。这个音响空间的构建,显然应符合不同录音体裁的不同艺术要求,以便制作出或气势磅礴或镜花水月的声学表现空间。


这里,“构建”包含构想和实现构想的手段这两重含义。


关于构想。面对一个录音作品,你起码要考虑如下问题:到底要把这个作品的音响空间重现得多宽多深?它的最前沿离聆听者的距离应该多远?其中的每一个声源所在的点匹配在整个声像场面中应多大?这每个点在空间收放的活跃程度该是什么样子?


而对于实现构想的手段,可以一言以蔽之:构想中“场面”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你话筒的摆放布局和延时、混响的准确使用。可见,录音实际上是“想”与“做”因果关系的实践。假如胸中没有构想,即便是套用哪位“大家”的录制数据,也未必录得出“大家”的那种效果。


下面以两个不同例子逐一诠释如何建立适宜的音响场面(以下的叙述都是建立在短混响<0.4~0.8秒>录音棚的声学条件上的)。


一.一个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对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录制,公认的表现手法是建立适度宏大的音响场面。这是能让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对你的作品产生良好第一印象的要诀。


场面适度宏大,就是要求你既要把音响做得大气但又在分寸上不能过于夸张。要想大气,首先在声像的宽度上得让整个乐队均匀占满音箱之间的声学空间,深度上有不低于实际乐队纵深的距离感(注意,在这一点上,话筒对于空间距离响应上的非线性与人耳的非线性总是存在着差异)。其次,音箱重放出的声像与你的距离应适中。这个距离实质是受乐队前排的声源要在音箱之间均匀排列这一条件限制的。为此,应尽量做到主话筒与前排每一个声源之间没有太大的距离差(或者说话筒要适当地远)。因为距离差过大,会在音箱最前面的音响平面上给人以主话筒近处声源的声像空间偏大、远处的偏小的印象(要知道乐队的每一声源在左右音箱间的尺寸是有限的),最终导致声像平面上的点疏密不一,使乐队的整体平衡感受到损害。当然话筒与声源的距离也不能过远,否则容易产生从小喇叭或钥匙孔听音乐的那种收得过死的感觉。只有距离适中,才能通过不断调整主话筒的增益,让乐队的每一个声源都适度放大从而构成整体较大场面的骨架。


笔者认为,主话筒距离前排乐队应不小于3.5~4米,高度在3米左右(具体要视房间的混响时间或混响半径来增减),这样录出的距离的真实感和整体的平衡感明显好于许多书本上所说的主话筒在指挥身后约4米高的经典位置(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见,主话筒在指挥身后4米高处,它所拾到的乐队第一排与最后一排的距离差肯定小于这两排的实际坐距,从而会缩小音响的纵深感,削弱了所谓场面的大气)。
 
有了上面大场面的骨架后,还要靠以下两点来丰满其血肉:一是合理地布局辅助话筒,


二是正确地添加延时与混响。


合理地布局辅助话筒。我们知道,辅助话筒一般是为解决乐队声部音量的不平衡而设置的。但由于近距离拾音能将点声源的声像适当夸张、扩大声源的音色细节与表现力,所以为了让音响场面更“大气”,对于那些距离主话筒3米以上的器乐组,都应尽量放置辅助话筒。这里之所以要求在距主话筒3米以上的地方才能放置辅助话筒,是考虑到当在同等话筒放大器增益的情况下使用相同话筒时,主、辅话筒必须有不小于6dB的电平差才能避免辅信号对主信号电平、相位、空间定位等的明显干扰。由于粗略来说声波声压级按照距离平方的倒数规律递减,2米就成为满足这一条件的最低要求,再考虑到辅助话筒到声源还得有1米左右的距离,所以辅助话筒的设置必须在主话筒与声源的距离大于3米的前提之下。同理,辅助话筒之间的距离也不应小于2米并且也要遵循通常的3:1原则。结合前面所提的主话筒离乐队3-4米的要求,我们就可知道,对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录制,实际上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弦乐在内的所有器乐组都可单独放置辅助话筒,只不过有时可能要适当加大器乐组之间的距离而已。


正确地添加延时与混响。我们首先要明确为什么使用延时与混响:(1)模仿你所构想的音响场面的声学空间;(2)增加声像的融和度与丰满度;(3)用延时模拟声源间的距离层次;(4)用混响放大声像的空间比例;(5)其它特殊效果与用途。


然而,恰倒好处地把握延时混响的使用并非易事。因为只有当你自己的主观认知被业界公允的客观评价所认可的时候,才证明你正确运用了它。但下面的概念会辅佐你不致离谱:在混响时间的设置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基准电压的提供
    开始的时候,想使用LM385作为基准,HIN202EC...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