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
发布时间:2008/8/18 0:00:00 访问次数:436
已经涌现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windows-ce,palmos,linux等。在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以其开源代码及免费使用倍受开发人员的喜爱。本文选用的微处理器s3c2410是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基于此处理器构造一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其移植到基于32位的arm920t内核的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l开发环境介绍
1.1 基于s3c2410 arm920t的硬件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平台为深圳旋极公司提供,硬件的核心部件为三星$3c2410 arm920t芯片,外围还包括:64 m nand flash和ram外围存储芯片;串口、网口和usb外围接口;cstn lcd和触摸屏外围显示设备;udal34lts的外围音频设备。s3c2410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共同构成了基于arm920t的开发板。
1.2嵌入式limlx软件系统
该嵌入式linux的软件系统包括以下4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vivi;linux2.6.14内核;yaffs2文件系统以及用户程序。他们的可执行映像依次存放在系统存储设备上.
与通常的嵌入式系统布局有所不同,本系统在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映像之间还增加了一个启动参数区,在这个区里存放着系统启动参数。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调用这些参数来决定启动模式、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启动参数的增加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64 m nandflash的存储设备。
2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引导加载程序vivi
2.1.1 vivi的基本功能
该系统使用的:bootloader是vivi,vivi是韩国miziresearch公司为其开发的smdk2410开发板编写的一款引导程序。vivi是cpu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程序,其基本功能是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为调用嵌入式linux内核做好准备。
vivi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用汇编语言实现对硬件环境的初始化,并为第二部分代码的执行做好准备;另部分是用c语言实现内存空间的映射,并将linux内存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flash上读到ram空间中,设置好启动参数,最后调用内核。
2.1.2 bootloadcrvivi移植
从网站www.mizi.com下载vivi源码并解压,按以下步骤进行移植,该系统使用arm-gcc一2.95.2对vivi进行编译。
(1)指定/vivi/makefile文件中的cross-com-pile,linux-include-dir,arm-gcc-libs,如下面的参考路径:
linux_include_dir=/opt/host/armv41/include/;
cross_compile=/opt/host/armv41/bin/armv41一ud-
known-linux一:
arm-gcc-libs=/opt/host/armv41/lib/gcc-lib/ar-
mv41一unknown-linux/2.95.2:
(2)修改/vivi/arch/s3c2410/smdk.c文件里的mtd-par-tition-t default-mtd-partitions[]分区内容如表1所示;
(3)增加/vivi/lib/loadyaffs.c文件,实现烧写yaffs2
映像文件;修改/vivi/lib/config_cmd.in,增加如下一行:bool'load yaffs to flash command'config-load-yaffs,使得loadyaffs命令可作为可选项;
(4)执行make distclean:清理vivi编译环境;执行make menuconfig进行对vivi裁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注意要选上"[*]load yaffs to flash command"因为这里用的是yaffs2文件系统,需要vivi支持yaffs2映像下载;执行make生成所需要的文件vivi;
(5)采用jtag烧写映像到目标板nand flash的零地址处,实现引导程序的装载。
2.2 linux2.6.14内核的移植
2.2.1 内核的选择
linux内核版本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linux的内核版本发行同linux对嵌入式处理器支持程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因此,需要对特定的处理器体系结构选择合适的内核,并且根据其硬件功能部件加上相应的补丁。根据$3c2410的体系结构以及外围硬件特性,该系统采用linux2.6.14内核,所用的编译器为arm-linux-gcc一3.4.1版本;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yaffs2文件系统,因此需要从网上下载yaffs2.tar.gz文件,解压并执行"./patch.ker.sh/i.inux2.6.14"命令,对i.inux内核打补丁使其支持yaffs2文件系统。
2.2.2 内核的修改
(1)修改内核源码中makefile的交义编译项:
arm?=arm;cross一compile?=/usr/local/arm/3.4.1/bin/arm-linux一;
(2)在arch/arm/mach-s3c2410/devs.c文件中:
①增加头文件定义:
#include<linux/mtd/pa rtitions.hi>
#include<linux/mtd/nand.h>
#inelude<asm/arch/nand.h>
②增加static struct mtd-parti
已经涌现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windows-ce,palmos,linux等。在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以其开源代码及免费使用倍受开发人员的喜爱。本文选用的微处理器s3c2410是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基于此处理器构造一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其移植到基于32位的arm920t内核的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l开发环境介绍
1.1 基于s3c2410 arm920t的硬件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平台为深圳旋极公司提供,硬件的核心部件为三星$3c2410 arm920t芯片,外围还包括:64 m nand flash和ram外围存储芯片;串口、网口和usb外围接口;cstn lcd和触摸屏外围显示设备;udal34lts的外围音频设备。s3c2410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共同构成了基于arm920t的开发板。
1.2嵌入式limlx软件系统
该嵌入式linux的软件系统包括以下4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vivi;linux2.6.14内核;yaffs2文件系统以及用户程序。他们的可执行映像依次存放在系统存储设备上.
与通常的嵌入式系统布局有所不同,本系统在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映像之间还增加了一个启动参数区,在这个区里存放着系统启动参数。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调用这些参数来决定启动模式、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启动参数的增加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64 m nandflash的存储设备。
2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引导加载程序vivi
2.1.1 vivi的基本功能
该系统使用的:bootloader是vivi,vivi是韩国miziresearch公司为其开发的smdk2410开发板编写的一款引导程序。vivi是cpu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程序,其基本功能是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为调用嵌入式linux内核做好准备。
vivi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用汇编语言实现对硬件环境的初始化,并为第二部分代码的执行做好准备;另部分是用c语言实现内存空间的映射,并将linux内存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flash上读到ram空间中,设置好启动参数,最后调用内核。
2.1.2 bootloadcrvivi移植
从网站www.mizi.com下载vivi源码并解压,按以下步骤进行移植,该系统使用arm-gcc一2.95.2对vivi进行编译。
(1)指定/vivi/makefile文件中的cross-com-pile,linux-include-dir,arm-gcc-libs,如下面的参考路径:
linux_include_dir=/opt/host/armv41/include/;
cross_compile=/opt/host/armv41/bin/armv41一ud-
known-linux一:
arm-gcc-libs=/opt/host/armv41/lib/gcc-lib/ar-
mv41一unknown-linux/2.95.2:
(2)修改/vivi/arch/s3c2410/smdk.c文件里的mtd-par-tition-t default-mtd-partitions[]分区内容如表1所示;
(3)增加/vivi/lib/loadyaffs.c文件,实现烧写yaffs2
映像文件;修改/vivi/lib/config_cmd.in,增加如下一行:bool'load yaffs to flash command'config-load-yaffs,使得loadyaffs命令可作为可选项;
(4)执行make distclean:清理vivi编译环境;执行make menuconfig进行对vivi裁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注意要选上"[*]load yaffs to flash command"因为这里用的是yaffs2文件系统,需要vivi支持yaffs2映像下载;执行make生成所需要的文件vivi;
(5)采用jtag烧写映像到目标板nand flash的零地址处,实现引导程序的装载。
2.2 linux2.6.14内核的移植
2.2.1 内核的选择
linux内核版本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linux的内核版本发行同linux对嵌入式处理器支持程度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因此,需要对特定的处理器体系结构选择合适的内核,并且根据其硬件功能部件加上相应的补丁。根据$3c2410的体系结构以及外围硬件特性,该系统采用linux2.6.14内核,所用的编译器为arm-linux-gcc一3.4.1版本;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yaffs2文件系统,因此需要从网上下载yaffs2.tar.gz文件,解压并执行"./patch.ker.sh/i.inux2.6.14"命令,对i.inux内核打补丁使其支持yaffs2文件系统。
2.2.2 内核的修改
(1)修改内核源码中makefile的交义编译项:
arm?=arm;cross一compile?=/usr/local/arm/3.4.1/bin/arm-linux一;
(2)在arch/arm/mach-s3c2410/devs.c文件中:
①增加头文件定义:
#include<linux/mtd/pa rtitions.hi>
#include<linux/mtd/nand.h>
#inelude<asm/arch/nand.h>
②增加static struct mtd-pa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