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
发布时间:2007/8/15 0:00:00 访问次数:609
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让立体声电信号左右反相传输。是对现有音响与视听产品做系统的改进。其结果可提高OTL电路的性能,可节省一只昂贵的低音大扬声器和中间功率放大器,特别是用于多音箱扬声器系统与3D、AV的低频放大系统产品的制造与搭配等用途,具有明显的成本低、音质好、体积小、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点。
传统的立体声放音系统,其信号通道主要由各种信号转换器、放大器、联接件等联接而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双声道立体声放音系统,其立体声电信号L、R在左右两个声道中是分别单独传输的,立体声信号的传输极性,左右声道是一致的。在低频功率放大输出电路中,常采用OTL电路,由于输出耦合电容的影响,其低频响应差;充放电回路内阻不同,正负半周电路对称性不好,解决的方法一般是增加输出耦合电容的容量。由于低音方向感不明显,或双音箱尺寸小、间距大而产生立体声场中空效应,有时,为了改善重放音或立体声中间声的效果,通常使用双音圈扬声器或扬声器组或增加中间音频功率放大器来设置中间超低音扬声器或中间宽频带扬声器。这些方法通常不便实施。
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原理是:在双声道立体声拾录音系统中、其左右信号的主要成份,可近似为同相等幅。特别是低音频信号频率越低,左右越接近一样,通过立体声转换器或放大器的异名端联接,让立体声电信号联在一个公共端上,其左右反相即为立体声电信号同向串接,将其输入立体声低频放大电路或扬声器系统中,便可构成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这样,在电路的左右公共端线上的信号是相互减弱的,即L-R,能减弱公共端线上的信号或左右共用器件等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改善系统的音质;而在电路的左右输出端上输出的信号是相互增强的,即L+R,可直接左右合一输出L+R功率信号也可左右分开输出L、-R功率信号用来驱动低音或中间扬声器,可节省一只昂贵的低音扬声器或中间功率放大器,降低系统的成本。
例如同向串接的双OTL电路,采用左右共用输出耦合电容,由于立体声电信号特别是低音大部分左右反相,而在左右负载之间直接抵消,耦合电容只负担少量的L-R中高音信号的耦合,耦合电容的电抗对立体声电信号特别是低音的影响减小,所以在不影响立体声效果的前提下,可不必采用大容量电容做输出耦合,即可取得较好的低频频率响应。当两输出耦合电容同向串接且左右共用,即两电容中点接负载,两端与电源相并联,由于电路的充放电回路互补对称,信号正负半周对称性会更好。由左右公共端线上的信号减弱,也减弱了它们对低频放大输入小信号端的干扰,这些都有改善音质的作用。
图1
典型的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信号源(LD等)、AV控 制器(AVC)、电视(TV)、同向串接的功率放大与扬声器系统组成。图中,由左(Y1并Y2)、右(Y3并Y4)、中间(Y5串Y6)6只小音箱与一只超低音音箱(Y7),组成同向串接的扬声器系统。左、超低音、右,三组音箱按顺序串接,超低音音箱居中;采用反向串接左右输出耦合电容C1、C2分频取出L+R超低音信号,高低音频可自然衔接。小音箱可以重放出相当精细的声音,用于多音箱系统时,又可减小体积与降低成本,最好采用大功率、宽频带的,以适于"发烧"的需要。各音箱同阻抗时,可获得功率相近的左、中、右、超低音功率信号,用同规格的小音箱,左、中、右重放音效果一致性好。实际应用可采用音箱的基本配置与留有扩展接口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超低音扬声器应采用大口径的,以提高低音的灵敏度,超低音音箱可设计成谐振腔式的,以获得低失真、无方向性的纯净低音,重放和摆放位置任意。图中,与扬声器系统配套的同向串接的双路功率放大系统,其输入的是标准的L、R信号源信号,经同向串接线路变换,再由双功放线路A1、A2放大,输出的是同向串接的立体声功率电信号,由于配接音箱多,应注意功率放大系统的负载能力。
应用本系统方法,需要改变线路的连接,对元器件无特殊要求,所以易于实施。对于现有多信号源组合系统,最好改变信号源与低频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如采用音频隔离变压器、光电耦合器、正反相放大器等,得到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这种改变可在功放机中完成,而各信号源则是通用的。对于调幅收放机,可采用立体声磁头的异名端连接以及正反相检波得到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的负载,左右应异名端联接在一起,以做到还原声音等的相位正确。
应该指出:让"同向串接"技术更好的转化为产品,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相信"同向串接"定会促进中国的"AV合一"。我们希望发展国产元器件与整机,让音响与电视新产品能更好的走进千家万户,让发烧友更加科学、节约的"发烧"。
信息来源:正反音响
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让立体声电信号左右反相传输。是对现有音响与视听产品做系统的改进。其结果可提高OTL电路的性能,可节省一只昂贵的低音大扬声器和中间功率放大器,特别是用于多音箱扬声器系统与3D、AV的低频放大系统产品的制造与搭配等用途,具有明显的成本低、音质好、体积小、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点。
传统的立体声放音系统,其信号通道主要由各种信号转换器、放大器、联接件等联接而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双声道立体声放音系统,其立体声电信号L、R在左右两个声道中是分别单独传输的,立体声信号的传输极性,左右声道是一致的。在低频功率放大输出电路中,常采用OTL电路,由于输出耦合电容的影响,其低频响应差;充放电回路内阻不同,正负半周电路对称性不好,解决的方法一般是增加输出耦合电容的容量。由于低音方向感不明显,或双音箱尺寸小、间距大而产生立体声场中空效应,有时,为了改善重放音或立体声中间声的效果,通常使用双音圈扬声器或扬声器组或增加中间音频功率放大器来设置中间超低音扬声器或中间宽频带扬声器。这些方法通常不便实施。
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原理是:在双声道立体声拾录音系统中、其左右信号的主要成份,可近似为同相等幅。特别是低音频信号频率越低,左右越接近一样,通过立体声转换器或放大器的异名端联接,让立体声电信号联在一个公共端上,其左右反相即为立体声电信号同向串接,将其输入立体声低频放大电路或扬声器系统中,便可构成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这样,在电路的左右公共端线上的信号是相互减弱的,即L-R,能减弱公共端线上的信号或左右共用器件等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改善系统的音质;而在电路的左右输出端上输出的信号是相互增强的,即L+R,可直接左右合一输出L+R功率信号也可左右分开输出L、-R功率信号用来驱动低音或中间扬声器,可节省一只昂贵的低音扬声器或中间功率放大器,降低系统的成本。
例如同向串接的双OTL电路,采用左右共用输出耦合电容,由于立体声电信号特别是低音大部分左右反相,而在左右负载之间直接抵消,耦合电容只负担少量的L-R中高音信号的耦合,耦合电容的电抗对立体声电信号特别是低音的影响减小,所以在不影响立体声效果的前提下,可不必采用大容量电容做输出耦合,即可取得较好的低频频率响应。当两输出耦合电容同向串接且左右共用,即两电容中点接负载,两端与电源相并联,由于电路的充放电回路互补对称,信号正负半周对称性会更好。由左右公共端线上的信号减弱,也减弱了它们对低频放大输入小信号端的干扰,这些都有改善音质的作用。
图1
典型的同向串接的立体声放音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信号源(LD等)、AV控 制器(AVC)、电视(TV)、同向串接的功率放大与扬声器系统组成。图中,由左(Y1并Y2)、右(Y3并Y4)、中间(Y5串Y6)6只小音箱与一只超低音音箱(Y7),组成同向串接的扬声器系统。左、超低音、右,三组音箱按顺序串接,超低音音箱居中;采用反向串接左右输出耦合电容C1、C2分频取出L+R超低音信号,高低音频可自然衔接。小音箱可以重放出相当精细的声音,用于多音箱系统时,又可减小体积与降低成本,最好采用大功率、宽频带的,以适于"发烧"的需要。各音箱同阻抗时,可获得功率相近的左、中、右、超低音功率信号,用同规格的小音箱,左、中、右重放音效果一致性好。实际应用可采用音箱的基本配置与留有扩展接口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超低音扬声器应采用大口径的,以提高低音的灵敏度,超低音音箱可设计成谐振腔式的,以获得低失真、无方向性的纯净低音,重放和摆放位置任意。图中,与扬声器系统配套的同向串接的双路功率放大系统,其输入的是标准的L、R信号源信号,经同向串接线路变换,再由双功放线路A1、A2放大,输出的是同向串接的立体声功率电信号,由于配接音箱多,应注意功率放大系统的负载能力。
应用本系统方法,需要改变线路的连接,对元器件无特殊要求,所以易于实施。对于现有多信号源组合系统,最好改变信号源与低频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如采用音频隔离变压器、光电耦合器、正反相放大器等,得到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这种改变可在功放机中完成,而各信号源则是通用的。对于调幅收放机,可采用立体声磁头的异名端连接以及正反相检波得到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向串接的立体声电信号的负载,左右应异名端联接在一起,以做到还原声音等的相位正确。
应该指出:让"同向串接"技术更好的转化为产品,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相信"同向串接"定会促进中国的"AV合一"。我们希望发展国产元器件与整机,让音响与电视新产品能更好的走进千家万户,让发烧友更加科学、节约的"发烧"。
信息来源:正反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