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音响技术

浅谈剧场文艺演出中的音响工作

发布时间:2007/8/15 0:00:00 访问次数:486

在各地(特别是中、小城市)每年的文艺演出活动不少,其中大多数的演出活动都是在礼堂、剧场进行的;而在这些地方,音响设备一般不是很完备,也往往缺乏专业音响工作人员。这里就我多年的经验,把剧场演出音响工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电源


电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首先应对场地电源的可靠性进行检查。一般剧场都是使用三相供电,要注意音响系统的供电最好单独使用一相电源,尽量不要和灯光系统共用,以减小干扰;电源的相位也应引起注意,系统中不明原因的噪声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电源相位(将设备的电源插头反转后插入电源板即可)而得到解决;同时,在比较重要的演出中,最好是能准备一备用电源。


2.主音箱的摆位


有一次我们地方剧团在一新建成的剧场演出,发现即使将话筒的音量开得很小,低频啸叫也很厉害,以至不得不将低频大幅度衰减,使扩声效果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原来以为是剧场声学设计问题;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主音箱摆位的问题;其主音箱在台口内侧紧靠大屏幕的位置,如图1所示。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主音箱按图2所示摆放在舞台台口的前外侧即可,这样不仅解决了低频啸叫的问题,还由于墙面对低频的反射作用,加强了扩声响度,对提高整个系统的还声效果大有帮助。


3.效果处理


一般的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剧场的建声设计都是按传统戏曲演出要求来考虑的。在演出时即使不使用效果器作任何装饰,其自然混响一般也都比较满意;但随着各地方电视台的不断完善,大多数的文艺演出都会现场转播,有些还会现场直播,这就提出了现场问题。


就是如果直接将没有做任何效果修饰的音频信号送给电视播出,其播出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添加混响又该如何处理?当然,如果所使用的调音台能编组的话,便只需对送入电视转播系统的编组信号单独做效果处理就行了;如果是普通调音台的话,就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也就是给话筒加入35~45ms的短延时混响。35~45ms的短延时混响(即合唱+混响),这样即可对原始信号起到加强的作用,又不会破坏现场扩声的清晰度,同时还能在不提升话筒增益的情况下增加话筒的扩声响度,减少产生啸叫的机会。


4.无线话筒的一些问题


(1)无线话筒相互间的干扰。在各基层,所使用的无线话筒并不是成套购买的,牌子也很杂,相互间的频率干扰(包括当地无线电干扰)非常严重,例如,在一次演出中使用了4种不同牌子的无线话筒共10支,但最后通过测试只有5支能同时使用;而且不同牌子的接收器摆放时相互也不能靠得太近,特别是质量较差的无线话筒系统,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2)电池。这也是经常提到的问题,如果电池电量不足,会使系统的发射、接收性能变差,音质也会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演出效果。经常检查电池并及时更换是无线话筒正常使用的保证。


(3)接收死电。即使是双集式接收的无线话筒系统,在使用前也应认真测试,做好标记并告诉演员引起注意。


5.均衡器的调整


在剧场演出中,系统中的均衡器一般用来改善剧场的声场缺陷,还用来抑制声反馈。这里提醒大家应注意调整时幅限度不要太大,同时注意如果系统中没有重低音系统的话,最好将50Hz以下的频段作6~12dB的衰减,以减轻主音箱的负担(因一般的两分频或三分频音箱的低频下限实际都达不到50Hz),而对于高于16KHz的频段,也可做适量衰减,这样对保护音箱的高音单元有很大好处。


6.设备间输入、输出电平的匹配


正常情况下,当功放的功率、阻抗与音箱匹配时,系统的各级音量推子在0dB左右时,功放的输出应达到额定状态;但有些设备的输入、输出电平有-20dB、0dB、+4dB或+10dB等多种选择,以方便与不同设备间的匹配连接。如果没注意或没有弄清楚不同输入、输出电平值的含义,会出现设备间输入、输出电平不匹配,使输出信号过载或信噪比变差,表现为各级音量(特别是调音台和功放)只打开很小,功放的输出就达到了额定值;或所有音量电位器全部打开也感到输出功率不够。


7.舞台反声系统


舞台反声系统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演员的演出情绪,从而影响到整体演出效果;但在一般的演出中,又往往对返声系统并不重视。最常见的是将其并接在主音箱上,返听音箱的功放一般都比较小(150W左右)。


    很明显,这种连接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返听系统的音量不可单独调控,如果摆位也不好,将极易引起话筒啸叫。为反馈音箱单独配置一台功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返听系统的均衡调整中因主音箱低频的影响,可将低频段做适量衰减。


在演出中,还应根据不同的节目来调整返听系统的音量,以便有利于控制啸叫的产生。


8.啸叫的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在上面的各个小节中已做过讨论,只是如果有

在各地(特别是中、小城市)每年的文艺演出活动不少,其中大多数的演出活动都是在礼堂、剧场进行的;而在这些地方,音响设备一般不是很完备,也往往缺乏专业音响工作人员。这里就我多年的经验,把剧场演出音响工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电源


电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首先应对场地电源的可靠性进行检查。一般剧场都是使用三相供电,要注意音响系统的供电最好单独使用一相电源,尽量不要和灯光系统共用,以减小干扰;电源的相位也应引起注意,系统中不明原因的噪声有时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电源相位(将设备的电源插头反转后插入电源板即可)而得到解决;同时,在比较重要的演出中,最好是能准备一备用电源。


2.主音箱的摆位


有一次我们地方剧团在一新建成的剧场演出,发现即使将话筒的音量开得很小,低频啸叫也很厉害,以至不得不将低频大幅度衰减,使扩声效果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原来以为是剧场声学设计问题;后来才发现其实是主音箱摆位的问题;其主音箱在台口内侧紧靠大屏幕的位置,如图1所示。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主音箱按图2所示摆放在舞台台口的前外侧即可,这样不仅解决了低频啸叫的问题,还由于墙面对低频的反射作用,加强了扩声响度,对提高整个系统的还声效果大有帮助。


3.效果处理


一般的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剧场的建声设计都是按传统戏曲演出要求来考虑的。在演出时即使不使用效果器作任何装饰,其自然混响一般也都比较满意;但随着各地方电视台的不断完善,大多数的文艺演出都会现场转播,有些还会现场直播,这就提出了现场问题。


就是如果直接将没有做任何效果修饰的音频信号送给电视播出,其播出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添加混响又该如何处理?当然,如果所使用的调音台能编组的话,便只需对送入电视转播系统的编组信号单独做效果处理就行了;如果是普通调音台的话,就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也就是给话筒加入35~45ms的短延时混响。35~45ms的短延时混响(即合唱+混响),这样即可对原始信号起到加强的作用,又不会破坏现场扩声的清晰度,同时还能在不提升话筒增益的情况下增加话筒的扩声响度,减少产生啸叫的机会。


4.无线话筒的一些问题


(1)无线话筒相互间的干扰。在各基层,所使用的无线话筒并不是成套购买的,牌子也很杂,相互间的频率干扰(包括当地无线电干扰)非常严重,例如,在一次演出中使用了4种不同牌子的无线话筒共10支,但最后通过测试只有5支能同时使用;而且不同牌子的接收器摆放时相互也不能靠得太近,特别是质量较差的无线话筒系统,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2)电池。这也是经常提到的问题,如果电池电量不足,会使系统的发射、接收性能变差,音质也会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演出效果。经常检查电池并及时更换是无线话筒正常使用的保证。


(3)接收死电。即使是双集式接收的无线话筒系统,在使用前也应认真测试,做好标记并告诉演员引起注意。


5.均衡器的调整


在剧场演出中,系统中的均衡器一般用来改善剧场的声场缺陷,还用来抑制声反馈。这里提醒大家应注意调整时幅限度不要太大,同时注意如果系统中没有重低音系统的话,最好将50Hz以下的频段作6~12dB的衰减,以减轻主音箱的负担(因一般的两分频或三分频音箱的低频下限实际都达不到50Hz),而对于高于16KHz的频段,也可做适量衰减,这样对保护音箱的高音单元有很大好处。


6.设备间输入、输出电平的匹配


正常情况下,当功放的功率、阻抗与音箱匹配时,系统的各级音量推子在0dB左右时,功放的输出应达到额定状态;但有些设备的输入、输出电平有-20dB、0dB、+4dB或+10dB等多种选择,以方便与不同设备间的匹配连接。如果没注意或没有弄清楚不同输入、输出电平值的含义,会出现设备间输入、输出电平不匹配,使输出信号过载或信噪比变差,表现为各级音量(特别是调音台和功放)只打开很小,功放的输出就达到了额定值;或所有音量电位器全部打开也感到输出功率不够。


7.舞台反声系统


舞台反声系统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演员的演出情绪,从而影响到整体演出效果;但在一般的演出中,又往往对返声系统并不重视。最常见的是将其并接在主音箱上,返听音箱的功放一般都比较小(150W左右)。


    很明显,这种连接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返听系统的音量不可单独调控,如果摆位也不好,将极易引起话筒啸叫。为反馈音箱单独配置一台功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返听系统的均衡调整中因主音箱低频的影响,可将低频段做适量衰减。


在演出中,还应根据不同的节目来调整返听系统的音量,以便有利于控制啸叫的产生。


8.啸叫的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在上面的各个小节中已做过讨论,只是如果有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基准电压的提供
    开始的时候,想使用LM385作为基准,HIN202EC...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