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音响技术

一个网友的音箱调整经验

发布时间:2007/8/15 0:00:00 访问次数:654

写好题目就觉得好笑,坛子上高手如云,特别有3L兄这样的专家在此,某岂不是班门弄斧?但想一想不过说说自己的经验,若能给初哥们些少启发,也不为过吧?说的不对大家拍砖就是了。


我是这样调整音箱的:


第一步,把高中低音喇叭分别装好,先不接分频器,只用导线接好中低单元,开机试听,人要站在两个音箱连线的中间稍前位置(50-100MM),这时,虽然感觉中音过强,但应该可以听到低音的量感,且没有堵塞的感觉。如果没有听到或只有很少低音,那么,箱体没有做好或设计上有问题。重做吧!下面的步骤不用再进行了,免得浪费时间。如果正常,再进行下面第二步:


断开中低音的导线,装上分频器,但只接高音单元的导线。再开机用有人声的碟试听,逐渐加大音量,如果没有失真现象,人声自然而且不刺耳,说明分频点基本正确。若不然,就要作调整。调整的结果以刚好听到人声,但没有明显口腔声为度。为了说得清楚,借用3L兄的分频电路说明。(见图)


 


如果加大音量高音失真,并出现人声喉音过大,逐步减小C3的数值,直至既没有失真现象,人声又能听清楚,但不刺耳为度。然后进行下一步。


接着把中低单元也接上导线再开机试听。如果中高音区有突起现象,不需调C3和R4,而是逐步加大R1,(或加大L2,但这样一来就要同时调整C2和R2)以达至平衡。如果单纯加大R1还不行,加大C1的值,同时稍微减少R2的值。这个过程不要轻易改变高通的C3和R4,因为前面已经试听过了,突起现象不关高音喇叭的事。有的线路为了降低高音喇叭的灵敏度,采用电阻分压的形式,这样会对喇叭表现极高频不利。有的烧友不惜重皮购入发烧元件就为了得到“高贵”的高音,其实这种“高贵”的高音与极高频的表现很有关系,如果用电阻分压却减掉了“高贵”,岂不是买椟还珠?当然我讲不出道理,不过是经验如此。这里还要说一下如何判断中高音有无突起,播放一张平时听惯的人声唱片,如果口水声太明显,就说明中高音部分有突出。


这部分调整好以后,换张乐器较多的比如交响乐的CD试听,细心听各种乐器的声压比例。如果象三角铁等等高音乐器的声音太突出,仍然先加大R1,效果不大的话才考虑逐步加大R4的值来降低高音喇叭的灵敏度,以达至各乐器平衡。


这里讲的调试过程,是假设分频器已经设计基本合理后的进一步调整。如果你是DIY初哥,或者无法取得喇叭单元的有关数据,其实也不怕。实际上用公式和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往往未必可* 。


这时你可以套用以下数据再慢慢调试,这方法我用过多次,同样可以达至较满意效果:


L1+L2=1.6MH,C1=6.8—12uF,C2=12--15uF,R1=R2=R3小于或等于喇叭单元的直流阻抗,C3和C4为4uF以下,R4先设为1Ω,视情况逐步加大。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上述调整过程中,始终对高通部分的调整非常小心。这是有道理的。应尽量避免用压缩高音来达到整体音色平衡,在不致失真的前提下让高音喇叭尽可能多地参加音乐的播放。我的体会是,HIFI系统所谓的空气感、高贵音质、空间感的表现,高通部分包括高音单元的素质至关紧要,甚至可以说是扬声器(音箱)的灵魂。所以,在这部分下工夫和金钱都是值得的。


经过上述调整,你会发现,整个音箱有了质的提升,细节听多了很多,你的工夫没有白费。

写好题目就觉得好笑,坛子上高手如云,特别有3L兄这样的专家在此,某岂不是班门弄斧?但想一想不过说说自己的经验,若能给初哥们些少启发,也不为过吧?说的不对大家拍砖就是了。


我是这样调整音箱的:


第一步,把高中低音喇叭分别装好,先不接分频器,只用导线接好中低单元,开机试听,人要站在两个音箱连线的中间稍前位置(50-100MM),这时,虽然感觉中音过强,但应该可以听到低音的量感,且没有堵塞的感觉。如果没有听到或只有很少低音,那么,箱体没有做好或设计上有问题。重做吧!下面的步骤不用再进行了,免得浪费时间。如果正常,再进行下面第二步:


断开中低音的导线,装上分频器,但只接高音单元的导线。再开机用有人声的碟试听,逐渐加大音量,如果没有失真现象,人声自然而且不刺耳,说明分频点基本正确。若不然,就要作调整。调整的结果以刚好听到人声,但没有明显口腔声为度。为了说得清楚,借用3L兄的分频电路说明。(见图)


 


如果加大音量高音失真,并出现人声喉音过大,逐步减小C3的数值,直至既没有失真现象,人声又能听清楚,但不刺耳为度。然后进行下一步。


接着把中低单元也接上导线再开机试听。如果中高音区有突起现象,不需调C3和R4,而是逐步加大R1,(或加大L2,但这样一来就要同时调整C2和R2)以达至平衡。如果单纯加大R1还不行,加大C1的值,同时稍微减少R2的值。这个过程不要轻易改变高通的C3和R4,因为前面已经试听过了,突起现象不关高音喇叭的事。有的线路为了降低高音喇叭的灵敏度,采用电阻分压的形式,这样会对喇叭表现极高频不利。有的烧友不惜重皮购入发烧元件就为了得到“高贵”的高音,其实这种“高贵”的高音与极高频的表现很有关系,如果用电阻分压却减掉了“高贵”,岂不是买椟还珠?当然我讲不出道理,不过是经验如此。这里还要说一下如何判断中高音有无突起,播放一张平时听惯的人声唱片,如果口水声太明显,就说明中高音部分有突出。


这部分调整好以后,换张乐器较多的比如交响乐的CD试听,细心听各种乐器的声压比例。如果象三角铁等等高音乐器的声音太突出,仍然先加大R1,效果不大的话才考虑逐步加大R4的值来降低高音喇叭的灵敏度,以达至各乐器平衡。


这里讲的调试过程,是假设分频器已经设计基本合理后的进一步调整。如果你是DIY初哥,或者无法取得喇叭单元的有关数据,其实也不怕。实际上用公式和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往往未必可* 。


这时你可以套用以下数据再慢慢调试,这方法我用过多次,同样可以达至较满意效果:


L1+L2=1.6MH,C1=6.8—12uF,C2=12--15uF,R1=R2=R3小于或等于喇叭单元的直流阻抗,C3和C4为4uF以下,R4先设为1Ω,视情况逐步加大。


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上述调整过程中,始终对高通部分的调整非常小心。这是有道理的。应尽量避免用压缩高音来达到整体音色平衡,在不致失真的前提下让高音喇叭尽可能多地参加音乐的播放。我的体会是,HIFI系统所谓的空气感、高贵音质、空间感的表现,高通部分包括高音单元的素质至关紧要,甚至可以说是扬声器(音箱)的灵魂。所以,在这部分下工夫和金钱都是值得的。


经过上述调整,你会发现,整个音箱有了质的提升,细节听多了很多,你的工夫没有白费。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基准电压的提供
    开始的时候,想使用LM385作为基准,HIN202EC...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