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366
linux为是一个成熟而稳定的操作系统。将linux植入嵌入式设备具有众多的优点,包括可剪裁和容易移植等,所以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嵌入式linux一直是嵌入式领域的研究热点,与pc架构不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需要对特定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同时还要针对这些硬件来编写驱动程序。linux内核就是通过驱动程序来同外围设备打交道的,系统设计人员必须为每个设备编写驱动程序,否则设备无法在操作系统下正常工作。
1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与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它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设计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以及从硬件读取数据;
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以及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前面已经提到驱动程序的作用,而编写驱动程序就是构造一系列可供应用程序调动的函数(包括open、release、read、write、llseek、ioctl等)。在用户自己的驱动程序中,首先要根据驱动程序的功能,实现file_operations结构中的函数,不需要的函数接口可以直接在file_operations结构中初始化为null;file_operations变量会在驱动程序初始化时注册到系统内部。当操作系统对设备操作时,会调用驱动程序注册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中的函数指针。
以下是嵌入式linux2.4设备驱动程序的最简模型。
具体实现前面定义的函数时,需注意下面几点:
1)在test_init函数中要通过调用register_chrdev()函数来向内核注册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如果是块设备,则还需调用mmmap()进行地址空间的映射,再调用register_blkdev()函数来向内核注册块设备驱动程序,在linux系统中,对中断的处理是属于系统核心部分,因而如果设备与系统之间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则必须把该设备的驱动程序作为系统核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设备驱动程序要通过调用request_irq()函数来申请中断,通过free_irq()函数来释放中断(在test_cleanup中实现)。
2)open()函数和release()函数的具体实现有着一定的对应性,在open()函数中主要是执行打开设备时的一些初始化代码,如果该驱动程序需要管理多个设备,那么还要获取从设备号,根据从设备号来判断需要操作的设备,其中,从设备号可通过调用函数minor(inode->i_rdev)来获得,然后再调用宏mod_inc_use_count来使得驱动程序使用计数器加1,而在release()函数中则要进行相反的处理。即调用宏mod_dec_use_count来减小驱动程序使用计数器。
3)归根到底,驱动函数的实现就是调用内核所支持的函数(包括内核提供的api和用户自己定义的寄存器操作函数)来完成对设备的操作,虽然嵌入式系统设备的种类众多,不同设备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不可能相同,但是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特殊api,为开发内核驱动程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调用这些api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是通过内核接口访问驱动程序的(这是驱动程序的主要使用方式),因此驱动程序需要与应用程序交换数据,但是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程序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而用户程序在用户空间中运行,用户程序不能访问内核空间,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程序也不能使用指针或memcpy()等常规的c库函与用户空间传输数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linux操作系统使用了虚拟内存机制,使用了虚拟内存机制后,用户空间的内存可能被换出,当内核使用用户空间指针时,对应的页面可能已经不在内存中了,因此在使用调用函数时要注意:设备驱动程序在申请和释放内存时不是调用malloc()和free(),而调用kmalloc()和kfree();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进行数据拷贝的函数主要有access_ok()(检查某内存空间是否有权访问),copy_to_user()和put_usr()(内核函数向用户空间传输数据),copy_from_user()和get_user()(用户空间向内核空间传输数据);关于内核空间与i/o空间的数据交换,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对i/o的处理方式也不同,x86系列处理器中,i/o与内存完成不同,它是分开编址的,访问它要使用专用的指令;而对arm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来说,则是不区分i/o和内存,统一编址的,可以使用同样的指令访问,在驱动程序中可以使用一系列函数来访问i/o口,如outb()、outw()、outl()inb()、inw()、inl()、outsb()、outsw()、outsl()、insb()、insw()和insl()等。
2 linux2.6与2.4内核驱动
linux为是一个成熟而稳定的操作系统。将linux植入嵌入式设备具有众多的优点,包括可剪裁和容易移植等,所以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嵌入式linux一直是嵌入式领域的研究热点,与pc架构不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需要对特定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同时还要针对这些硬件来编写驱动程序。linux内核就是通过驱动程序来同外围设备打交道的,系统设计人员必须为每个设备编写驱动程序,否则设备无法在操作系统下正常工作。
1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与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它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设计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以及从硬件读取数据;
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以及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前面已经提到驱动程序的作用,而编写驱动程序就是构造一系列可供应用程序调动的函数(包括open、release、read、write、llseek、ioctl等)。在用户自己的驱动程序中,首先要根据驱动程序的功能,实现file_operations结构中的函数,不需要的函数接口可以直接在file_operations结构中初始化为null;file_operations变量会在驱动程序初始化时注册到系统内部。当操作系统对设备操作时,会调用驱动程序注册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中的函数指针。
以下是嵌入式linux2.4设备驱动程序的最简模型。
具体实现前面定义的函数时,需注意下面几点:
1)在test_init函数中要通过调用register_chrdev()函数来向内核注册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如果是块设备,则还需调用mmmap()进行地址空间的映射,再调用register_blkdev()函数来向内核注册块设备驱动程序,在linux系统中,对中断的处理是属于系统核心部分,因而如果设备与系统之间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则必须把该设备的驱动程序作为系统核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设备驱动程序要通过调用request_irq()函数来申请中断,通过free_irq()函数来释放中断(在test_cleanup中实现)。
2)open()函数和release()函数的具体实现有着一定的对应性,在open()函数中主要是执行打开设备时的一些初始化代码,如果该驱动程序需要管理多个设备,那么还要获取从设备号,根据从设备号来判断需要操作的设备,其中,从设备号可通过调用函数minor(inode->i_rdev)来获得,然后再调用宏mod_inc_use_count来使得驱动程序使用计数器加1,而在release()函数中则要进行相反的处理。即调用宏mod_dec_use_count来减小驱动程序使用计数器。
3)归根到底,驱动函数的实现就是调用内核所支持的函数(包括内核提供的api和用户自己定义的寄存器操作函数)来完成对设备的操作,虽然嵌入式系统设备的种类众多,不同设备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不可能相同,但是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特殊api,为开发内核驱动程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调用这些api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是通过内核接口访问驱动程序的(这是驱动程序的主要使用方式),因此驱动程序需要与应用程序交换数据,但是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程序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而用户程序在用户空间中运行,用户程序不能访问内核空间,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程序也不能使用指针或memcpy()等常规的c库函与用户空间传输数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linux操作系统使用了虚拟内存机制,使用了虚拟内存机制后,用户空间的内存可能被换出,当内核使用用户空间指针时,对应的页面可能已经不在内存中了,因此在使用调用函数时要注意:设备驱动程序在申请和释放内存时不是调用malloc()和free(),而调用kmalloc()和kfree();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进行数据拷贝的函数主要有access_ok()(检查某内存空间是否有权访问),copy_to_user()和put_usr()(内核函数向用户空间传输数据),copy_from_user()和get_user()(用户空间向内核空间传输数据);关于内核空间与i/o空间的数据交换,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对i/o的处理方式也不同,x86系列处理器中,i/o与内存完成不同,它是分开编址的,访问它要使用专用的指令;而对arm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来说,则是不区分i/o和内存,统一编址的,可以使用同样的指令访问,在驱动程序中可以使用一系列函数来访问i/o口,如outb()、outw()、outl()inb()、inw()、inl()、outsb()、outsw()、outsl()、insb()、insw()和insl()等。
2 linux2.6与2.4内核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