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492
一、前言
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xdsl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基于硬件环境的不同,这些技术各自的性能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两类技术,即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频率的限制,无线接入技术发展比有线接入技术相对滞后,近年来各种微波、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引入,包括5.8 ghz扩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26ghz频段lmds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进步,才使无线接入领域有比较大的进展。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未被开发、或者应用不是很广泛的频率资源(如2.4g、 3.5g、5.8g、26g等的工作频段),实现尽量高的接入速率;另一方面是通过融合微波和有线通信领域已经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如高阶qam(如 64qam、128qam)调制、atm、ofdm、cdma、ip等,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更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和更灵活的带宽分配方法。
5.8 ghz频道的使用,是因为美国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在1995年
向fcc提出申请修改电信法令,建议将5ghz上,分出300mhz的频段,以免费方式提供给工业、教学、科研、医疗行业使用。
该建议得到了fcc的高度重视。经过审慎的考虑,广泛的咨询和专家组的研究,fcc在1997年完成立法,允许业者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免领牌照,使用5.8 ghz作为各种通信之用,称之为u-nii频带(unlicense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自从fcc规划使用5.8ghz(u-nii)频段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强烈需求,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先后参照fcc的规定,分别规划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5.8ghz频段。
二、5.8 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
5.8 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固定点到多点/点到点无线接入系统,都适合于双向传输。其主要特点可归结如下:
1、为适应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无线电通信业务的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频谱使用情况,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技术标准,信部无 [2002]277号文规定,将5725-5850 mhz频段作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等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符合技术要求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5725-5850mhz(带宽为125mhz)频段内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及工业、科学和医疗等非无线通信设备共用频率,均为主要业务。5.8ghz的设备通常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或调频技术展频,通过扩展信号可使不同网络在同一地区使用而不受干扰,容量在10mbps左右。
2、从采用技术上看,5.8ghz采用扩频技术(ss)进行无线信号传播,扩频技术是将信息信号的带宽扩展很多倍进行通信的技术。传输信号带宽远大于信息信号的带宽。例如,传输一个64kbps的数据流,其基带带宽只有64khz左右,但用扩频技术传送时,它所占据的信道带宽可以被扩展到 5mhz,10mhz,甚至更大。与此同时,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功率谱(单位带宽内具有的功率),也将大大的降低。
扩频通信的原理是尽可能使用最大带宽数,同样的能量在一个大的带宽上传播(如下图)。
这里扩频带宽的很小部分与常规无线信号相干扰,但常规无线信号不影响扩频信号,这是因为两者相比常规信号带宽很窄。
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和隐蔽的特点,它的这此特点有更深一层的理论根据,即香农定理和柯捷乐尼可夫潜在抗干扰理论。
香农定理如下式:c=w log2(1+s/n)
w是传输带宽,c是信息容量,它的原理是在给定信号功率s和噪声功率n的条件下,用一种编码系统,可以以很小的误码率,以接近c的传输速率传送信息,此式也可以解释为:可用大的w和小的s/n或小的w和大的s/n,传输同样量c的信息。或象常说的:带宽w和信噪比s/n可以互换,扩频正是用大的带宽(十倍到几千倍)来换取s/n或s的。
柯捷尔尼可夫理论公式如下:pe=f(e/no)
pe是误码率,e是每比特信号能量,no是噪
一、前言
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xdsl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基于硬件环境的不同,这些技术各自的性能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两类技术,即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频率的限制,无线接入技术发展比有线接入技术相对滞后,近年来各种微波、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引入,包括5.8 ghz扩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26ghz频段lmds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进步,才使无线接入领域有比较大的进展。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未被开发、或者应用不是很广泛的频率资源(如2.4g、 3.5g、5.8g、26g等的工作频段),实现尽量高的接入速率;另一方面是通过融合微波和有线通信领域已经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如高阶qam(如 64qam、128qam)调制、atm、ofdm、cdma、ip等,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更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和更灵活的带宽分配方法。
5.8 ghz频道的使用,是因为美国的苹果计算机公司在1995年
向fcc提出申请修改电信法令,建议将5ghz上,分出300mhz的频段,以免费方式提供给工业、教学、科研、医疗行业使用。
该建议得到了fcc的高度重视。经过审慎的考虑,广泛的咨询和专家组的研究,fcc在1997年完成立法,允许业者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免领牌照,使用5.8 ghz作为各种通信之用,称之为u-nii频带(unlicense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自从fcc规划使用5.8ghz(u-nii)频段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强烈需求,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先后参照fcc的规定,分别规划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5.8ghz频段。
二、5.8 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
5.8 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固定点到多点/点到点无线接入系统,都适合于双向传输。其主要特点可归结如下:
1、为适应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无线电通信业务的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频谱使用情况,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技术标准,信部无 [2002]277号文规定,将5725-5850 mhz频段作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等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符合技术要求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5725-5850mhz(带宽为125mhz)频段内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及工业、科学和医疗等非无线通信设备共用频率,均为主要业务。5.8ghz的设备通常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或调频技术展频,通过扩展信号可使不同网络在同一地区使用而不受干扰,容量在10mbps左右。
2、从采用技术上看,5.8ghz采用扩频技术(ss)进行无线信号传播,扩频技术是将信息信号的带宽扩展很多倍进行通信的技术。传输信号带宽远大于信息信号的带宽。例如,传输一个64kbps的数据流,其基带带宽只有64khz左右,但用扩频技术传送时,它所占据的信道带宽可以被扩展到 5mhz,10mhz,甚至更大。与此同时,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功率谱(单位带宽内具有的功率),也将大大的降低。
扩频通信的原理是尽可能使用最大带宽数,同样的能量在一个大的带宽上传播(如下图)。
这里扩频带宽的很小部分与常规无线信号相干扰,但常规无线信号不影响扩频信号,这是因为两者相比常规信号带宽很窄。
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和隐蔽的特点,它的这此特点有更深一层的理论根据,即香农定理和柯捷乐尼可夫潜在抗干扰理论。
香农定理如下式:c=w log2(1+s/n)
w是传输带宽,c是信息容量,它的原理是在给定信号功率s和噪声功率n的条件下,用一种编码系统,可以以很小的误码率,以接近c的传输速率传送信息,此式也可以解释为:可用大的w和小的s/n或小的w和大的s/n,传输同样量c的信息。或象常说的:带宽w和信噪比s/n可以互换,扩频正是用大的带宽(十倍到几千倍)来换取s/n或s的。
柯捷尔尼可夫理论公式如下:pe=f(e/no)
pe是误码率,e是每比特信号能量,no是噪
上一篇:程控交换机中光接口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