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控制技术

信元自适应丢弃的ATM交换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578

王 翔,杨 扬,杨 宇,雷 鸣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对atm交换网络中的拥塞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控制算法,给出了数学分析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了本文中的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元; 自适应;atm;拥塞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1-1070(2005)03-33-04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其结构、规模灵活,并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是被公认的快速分组交换的主要技术,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并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交换方式。

尽管atm比传统的分组交换等网络提供了比较好的拥塞控制方法,但是,和其他任何分组交换网络一样,atm网络也是利用有限资源设计的,如有限的缓冲器资源。因此拥塞问题对于atm网络也是一个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

作为atm交换网络的核心——atm交换机,当感觉到拥塞要到来的时候,会主动地采取一些方法,来避免或是减轻拥塞,主要方法是对正在或将要交换的信元采取一定的取舍。而围绕信元的智能丢弃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不同算法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尾部分组丢弃的算法(tpd),原理是当一台atm交换机感觉要发生拥塞时,它就开始丢弃做过标记(clp=1)的信元。这种方法在信元丢弃的灵活性上表现很差,丢失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选择。在文献[2]中给出了一种早期分组丢弃的算法(epd),原理是用阈值度量来提出一个占有率因子,一旦达到这个因子,就预先丢弃一些整个的分组。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有时达到阈值,并不一定发生拥塞,而且对于整个丢弃的分组的选择也不灵活。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的信元丢弃拥塞控制方案,该方案用缓冲区的占有状态的程度不同,来触发不同的控制算法参数,并参考信元分组的交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对信元的选择和丢弃,以达到最佳的拥塞控制效果。

2 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技术(apd)

假设atm交换机解决拥塞的方法是信元丢弃,而且,在一个分组中,一旦有一个信元被丢弃,则该分组必须被重发,这里不考虑某些分组对部分信元丢失的不敏感性。

2.1 方案描述

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技术的关键是将信元丢弃控制器与动态的输出缓冲器的状态联系起来,我们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到信元丢弃技术之中,采用了一种基于缓冲区驱动的信元自适应分组丢弃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监控输出缓冲区的动态,在保证输出缓冲区不溢出的情况下,根据输出缓冲区的动态变化和状态,来动态调整信元的丢弃策略。

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atm交换机的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模块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1)输出信元调度和缓冲器监视模块

监视输出缓冲器的动态变化和状态,以及各个目的vc/vp的信元分组的输出状况等。

(2)自适应控制器模块

根据输出信元调度和缓冲器提供的参数,以及输入信元调度监视器提供的输入信元的信息,得出输入信元调度器所需的参数。

(3)输入信元调度器和监视器模块

实现输入信元的调度和丢弃控制,并向自适应控制器提供参数。

2.2 数学建模分析

假设n为输出缓冲区中的交换往不同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数,在t寸刻,交换往不同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进入输出缓冲区的信元数为ai(t),从输出缓冲区流出的指向该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的信元数量为bi(t)(0≤i≤n)。设缓冲区在初始时刻,指向各不同vp/vc的信元分组在缓冲区中的数量为ci(t)。

那么:

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算法和一些参数,使n维向量f={f1,f2……fn}中,“的值的分布尽量集中在已交换的信元数量较少的信元分组(该分组的clp=1,clp=0的分组的fi=0)上,这样为了缓解拥塞丢弃重发时,系统的平均时延可以减少到最小,同时要满足输出缓冲的溢出条件,见公式(4)。

据输出缓冲区监视器和输出信元调度监视器的输出,可以获得di(t),c(t),δc(t)等数据;根

王 翔,杨 扬,杨 宇,雷 鸣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对atm交换网络中的拥塞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控制算法,给出了数学分析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了本文中的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元; 自适应;atm;拥塞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1-1070(2005)03-33-04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其结构、规模灵活,并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是被公认的快速分组交换的主要技术,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并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交换方式。

尽管atm比传统的分组交换等网络提供了比较好的拥塞控制方法,但是,和其他任何分组交换网络一样,atm网络也是利用有限资源设计的,如有限的缓冲器资源。因此拥塞问题对于atm网络也是一个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

作为atm交换网络的核心——atm交换机,当感觉到拥塞要到来的时候,会主动地采取一些方法,来避免或是减轻拥塞,主要方法是对正在或将要交换的信元采取一定的取舍。而围绕信元的智能丢弃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不同算法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尾部分组丢弃的算法(tpd),原理是当一台atm交换机感觉要发生拥塞时,它就开始丢弃做过标记(clp=1)的信元。这种方法在信元丢弃的灵活性上表现很差,丢失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选择。在文献[2]中给出了一种早期分组丢弃的算法(epd),原理是用阈值度量来提出一个占有率因子,一旦达到这个因子,就预先丢弃一些整个的分组。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有时达到阈值,并不一定发生拥塞,而且对于整个丢弃的分组的选择也不灵活。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的信元丢弃拥塞控制方案,该方案用缓冲区的占有状态的程度不同,来触发不同的控制算法参数,并参考信元分组的交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对信元的选择和丢弃,以达到最佳的拥塞控制效果。

2 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技术(apd)

假设atm交换机解决拥塞的方法是信元丢弃,而且,在一个分组中,一旦有一个信元被丢弃,则该分组必须被重发,这里不考虑某些分组对部分信元丢失的不敏感性。

2.1 方案描述

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技术的关键是将信元丢弃控制器与动态的输出缓冲器的状态联系起来,我们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到信元丢弃技术之中,采用了一种基于缓冲区驱动的信元自适应分组丢弃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监控输出缓冲区的动态,在保证输出缓冲区不溢出的情况下,根据输出缓冲区的动态变化和状态,来动态调整信元的丢弃策略。

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atm交换机的自适应信元分组丢弃模块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1)输出信元调度和缓冲器监视模块

监视输出缓冲器的动态变化和状态,以及各个目的vc/vp的信元分组的输出状况等。

(2)自适应控制器模块

根据输出信元调度和缓冲器提供的参数,以及输入信元调度监视器提供的输入信元的信息,得出输入信元调度器所需的参数。

(3)输入信元调度器和监视器模块

实现输入信元的调度和丢弃控制,并向自适应控制器提供参数。

2.2 数学建模分析

假设n为输出缓冲区中的交换往不同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数,在t寸刻,交换往不同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进入输出缓冲区的信元数为ai(t),从输出缓冲区流出的指向该目的vp/vc的信元分组的信元数量为bi(t)(0≤i≤n)。设缓冲区在初始时刻,指向各不同vp/vc的信元分组在缓冲区中的数量为ci(t)。

那么:

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算法和一些参数,使n维向量f={f1,f2……fn}中,“的值的分布尽量集中在已交换的信元数量较少的信元分组(该分组的clp=1,clp=0的分组的fi=0)上,这样为了缓解拥塞丢弃重发时,系统的平均时延可以减少到最小,同时要满足输出缓冲的溢出条件,见公式(4)。

据输出缓冲区监视器和输出信元调度监视器的输出,可以获得di(t),c(t),δc(t)等数据;根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