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661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12663-19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参考了英国lps 1200《入侵和劫持报警控制指示器(control and indicating equipment for intruder and hold-up alarms)1994年1月第一办版》。
本标准较前版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改变:
1、本标准在产品功能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扩充,引入了国际较先进的要求,扩展了标准的覆盖面,并将产品分成三个等级;
2、本标准引用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选择了适当严酷等级,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
3、本标准对产品安全性要求做了补充;
4、对产品标志的要求更高、更具体,有利于产品规范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12663-1990。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业清、李秀林。
本标准于1990年12月首次发布,2001年首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建筑物内及其周围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性能和试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系统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生产和检验。
本标准不包括防盗报警控制器与远程监控站之间系统数据的加载和卸载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位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60529-1989)
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2:1995)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11:1994)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防盗报警控制器 burglar-alarm control units
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置警戒、解除警戒、判断、测试、指示、传送报警信息以及完成某些控制功能的设备。
3.2 用户user
授权操作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操作者。
能接受和处理一个或多个防盗报警系统状态信息的昼夜有人值守的远程中心。
3.4 报警alarm
对生命和财产存在危险的警告。
3.5 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
响应存在危险而导致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一种状态。
3.6 报警信号alarm signal
由探测器响应存在危险所产生的信号。
3.7 告警器warning device
指示报警状态已经发生的声响装置。
3.8 通告notification
将报警、防拆或故障信息传递到告警器和/或远程监控站的过程。
3.9 探测回路detector circuit
由一个或多个探测器与防盗报警控制器连接所构成的电路。
3.10 设置警戒 set
使防盗报警控制器的部分或全部入侵报警探测回路处于能通告报警状态的操作。
3.11 解除警戒 unset
使防盗报警控制器的部分或全部入侵报警探测回路处于不能通告报警状态的操作。
3.12 胁迫码duress/panic code
一种用户受到入侵者胁迫时使用的可解除防盗报警控制器警戒状态的专用密码。使用此密码,可以正常解除警戒,但与此同时向远程监控站传送胁迫报警信息。
3.13 防盗报警控制器的误报警false alarm of burglar- alarmcontrol units
除设计要求的报警信号处,由于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某些敏感部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而产生的报警。
3.14 防拆报警 tamper 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3.15 防破坏探测tamper detection
对入侵者故意干扰报警系统的探测。
3.16 退出/进入延时exit/entry delay
通常为用户出入防区设置的从触发探测器到引发报警之前的延迟时间,此时间足以让用户退出或进入而不发生报警状态。
3.17 延时报警delay alarm
用户未能正常退出或进入延时防区而发的报警。
3.18 紧急报警hold-up alarm
用户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12663-19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参考了英国lps 1200《入侵和劫持报警控制指示器(control and indicating equipment for intruder and hold-up alarms)1994年1月第一办版》。
本标准较前版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改变:
1、本标准在产品功能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扩充,引入了国际较先进的要求,扩展了标准的覆盖面,并将产品分成三个等级;
2、本标准引用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选择了适当严酷等级,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
3、本标准对产品安全性要求做了补充;
4、对产品标志的要求更高、更具体,有利于产品规范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12663-1990。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业清、李秀林。
本标准于1990年12月首次发布,2001年首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建筑物内及其周围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性能和试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系统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生产和检验。
本标准不包括防盗报警控制器与远程监控站之间系统数据的加载和卸载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位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60529-1989)
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2:1995)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11:1994)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防盗报警控制器 burglar-alarm control units
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置警戒、解除警戒、判断、测试、指示、传送报警信息以及完成某些控制功能的设备。
3.2 用户user
授权操作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操作者。
能接受和处理一个或多个防盗报警系统状态信息的昼夜有人值守的远程中心。
3.4 报警alarm
对生命和财产存在危险的警告。
3.5 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
响应存在危险而导致的防盗报警控制器的一种状态。
3.6 报警信号alarm signal
由探测器响应存在危险所产生的信号。
3.7 告警器warning device
指示报警状态已经发生的声响装置。
3.8 通告notification
将报警、防拆或故障信息传递到告警器和/或远程监控站的过程。
3.9 探测回路detector circuit
由一个或多个探测器与防盗报警控制器连接所构成的电路。
3.10 设置警戒 set
使防盗报警控制器的部分或全部入侵报警探测回路处于能通告报警状态的操作。
3.11 解除警戒 unset
使防盗报警控制器的部分或全部入侵报警探测回路处于不能通告报警状态的操作。
3.12 胁迫码duress/panic code
一种用户受到入侵者胁迫时使用的可解除防盗报警控制器警戒状态的专用密码。使用此密码,可以正常解除警戒,但与此同时向远程监控站传送胁迫报警信息。
3.13 防盗报警控制器的误报警false alarm of burglar- alarmcontrol units
除设计要求的报警信号处,由于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某些敏感部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而产生的报警。
3.14 防拆报警 tamper 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3.15 防破坏探测tamper detection
对入侵者故意干扰报警系统的探测。
3.16 退出/进入延时exit/entry delay
通常为用户出入防区设置的从触发探测器到引发报警之前的延迟时间,此时间足以让用户退出或进入而不发生报警状态。
3.17 延时报警delay alarm
用户未能正常退出或进入延时防区而发的报警。
3.18 紧急报警hold-up alarm
用户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
热门点击
- PWM至线性信号转换电路适于风扇速度控制
- 国内外电站DCS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 人机界面的技术发展史
- 由NE555光控及抗干扰电路及CD4541定
- 富士触摸屏与西门子PLC通讯中的问题及解决方
- 基于uC/OS-Ⅱ的光盘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
- 为微控制器提供4到20mA回路的电路
- 水位自动控制器 二
- 可编程温湿度控制器
- 单相电动机调速方法及其实现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