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溅射制作金红石——TiO2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492
郭兴龙1,于先进2,薛成山1,董志华1,高海永1 | |||||||
(1.山东师范大学半导体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 |||||||
摘要: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粒径大小为20nm的金红石——tio2,用x射线(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貌,局部表观致密,颗粒大小均匀。 关键词:磁控溅射;纳米粒子;tio2 中图分类号:tn305.92;tf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76(2003)12-0020-02 纳米tio2因其具有许多特殊性能,诸如屏蔽紫外线、远红外吸收稳定性好、白度高、无毒无味等备受商家青睐。1972年,a.fujishima和k.honda发现n型半导体tio2电极对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作用[1],继而1977年,s.n.frank和a.j.bard首次报道了tio2粉体光催化降解含cn-的溶液[2]。由于光照使tio2的导带和价带分别产生高能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空穴,因而使溶液中的有机物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降解。这一发现带来了污水治理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国内外对此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 由于纳米tio2的粉体能使光生载流子从体内扩散至表面所需的时间变短,减少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且比表面积大,增强了tio2的吸附催化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可提高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而成为近年来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tio2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3]、微乳液法[4]和气相反应法[5]等。前两种方法原料成本高,后处理复杂,直接得到的大都是非晶态tio2粒子,需经高温煅烧才能得到金红石型粒子;气相反应法可以直接合成金红石型tio2粒子,后处理简单,生产速度快,连续化程度高,已用于制备粒径在250 nm左右的涂料钛白。ahktar等人[6,7]采用ticl4气相氧化合成了粒度为50~250 nm tio2粒子。晶型以锐钛相为主,加入促进剂可提高金红石相含量,但却导致粒子变大,且未考虑物料预热、反应器结构等对粒子形态的影响。 pt-tio2又可以作为检测co气体传感器中的电催化剂,可以更好地对co气体进行氧化,从而使co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和co的电催化特性进一步提高[8]。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io2用途广泛。本文通过简洁的方法制得tio2膜粉粒径可达20 nm左右,并且局部膜粉粒均匀细致。 2 实验方法 把厚1mm的ti金属片(ti的熔点为1455 ℃,可以满足1000 ℃的退火条件)切割成1.5 cm×2.5 cm的模片;用5∶1的盐酸溶液浸泡清洗20 min,后用去离子水清洗三次,用紫外灯烘干,称重;用sy型500 w射频功率溅射台,在190 ma电流、980 v电压、溅射台真空室背景工作压力为2 pa的条件下,先溅射2 min pt,再溅射40 min的zno后又称重;再利用n2在1000℃进行退火30 min,然后在日本理学电机rigakud/maxrb型射线衍射仪上完成结构测试。采用cu靶,ka线(40 kv,100 ma)测试,电子扫描型貌分析在日立h8000型透射电镜中完成。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成分分析 图1是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从图中来看,主要成分是tio2,其余的则没有太大的成分。虽然用的是zno,但是从xrd图谱中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说明它已经分解。本实验利用ti做基体,然后用磁控溅射大约2min的pt,因为需要让将要溅射的zno附着牢固,并且我们知道,晶种及晶型促进剂的加入是有成核和诱导作用的。然后再溅射40 min的zno,因为zno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而且在1000 ℃高温退火后几乎全部分解,从而o2-和ti结合,ti被氧化形成tio2。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金红石,并且成分比较纯。 图1表明,溅射样品在1000 ℃退火30 min后,经过xrd分析测定,图谱的衍射峰说明金红石已经形成。 3.2形貌分析 电子扫描形貌分析在日立h-8000型透射电镜中完成,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比较致密的形貌和原始微粒。用x射线衍射展宽法(谢乐公式) d=0.89λ/bcosθ 求得tio2的颗粒大小大约为20nm。 图2(a)为放大2万倍的形貌扫描照片,可以看出tio2颗粒已经形成,但是有许多晶粒凝结在一起,有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晶粒比较细小且分布比较均匀,如图2(b)。 4结论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造的tio2颗粒细致、均匀,并且方法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易于控制颗粒的大小,是值得推广借鉴的生产tio2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