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建设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397
摘 要:从接入网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接入网建设过程中易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建设经验和已经建成的网管系统功能,就信令方式、组网、网管及112测试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接入网 网管 环境温度 112测试
1998年前后,各地电信局在原有交换机容量及出局线对都不能满足用户装机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引进了用户接入网设备,其组网灵活、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很容易为电信经营部门采纳,而且接入网使得光缆更加接近用户端,为以后宽带通信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光纤到户工程的步伐。但是接入网网管监控系统不完善、112测试困难、机房环境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又使各电信局在1999年均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接入网设备的引入。
徐州电信局在1997年首次引用接入网设备,在1998年的农话大发展中又引进大量接入网设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网络组建、业务接入、维护管理和网管建设等方面均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我局接入网的实际建设情况,分析接入网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1 信令方式
接入网建设初期,很多电信局在交换机尚不能提供v5接口的情况下,为了尽早开通设备,减轻放装用户压力,引用了信令转换设备ste。在连接方式上,ste与交换机以no.7连接,与接入网以v5.2连接。由于ste设备实质上就是一种只提供v5接口的交换机,它存在着占用no.7信令和局码资源、增加通信接续历程和计费操作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局在新建接入网时坚持不使用ste,实行局端远端的双端运行方式,局端设备采用z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这样就和传统的slc(数字用户集线设备)类似,仅仅是交换机用户的光缆延伸,设备运行非常稳定。在交换机提供v5.2接口以后,就将局端设备改建为olt(提供传输通道及网管用),远端设备没有硬件改动,只需适当地修改用户数据(将l3地址与用户号码对应起来)即可,简单易行,整个过程不涉及交换机no.7信令、号码分析表等局数据。
我局市话大部分使用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交换机。富士通公司于1998年上半年提供商用v5.2接口,在近半年的试运行中,经过局方、富士通公司与接入网厂家三方多次携手,解决了v5.2接口与接入网设备配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至1998年下半年,f150交换机的v5.2接口与utstarcom公司的an2000接入网对接后运行非常稳定,我局接入网设备就全部改为与f150的v5.2接口对接。
因s1240及axe10交换机迟迟没有提供v5.2接口,因此部分县局中尚保留一些ste设备,这些ste设备计划在近几年逐渐淘汰。
2 组网方式
设备组网一般有星型、链型和环型结构。环型网具有保护功能,是通信发展组网趋势,很多电信资料中均有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接入网设备一般建设在新的通信需求点,如经济发达的农村或城市居民区、商业区。小区环境不稳定常造成通信中断。如果将各onu点建设成链型网,某一点通信中断(如蓄电池放电结束)后,链以下各节点通信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不宜使用链型网;星型网浪费网络资源,随onu点数量越大,建设投资也越大,结构也越不合理。
我局在接入网onu组网时,传输层均采用sdh或spdh的环网拓扑结构(spdh是一种过渡形式,将逐步用sdh取代),使用二纤通道的sdh保护环。sdh的保护功能使得一点阻断并不影响全环通信。在光纤网络不具备环网条件时,例如,连接onu点的实际光缆敷设为链型,没有实现环状光缆连接,我们仍将各onu的传输层按照环网方式配置,将首尾节点用原光缆内的剩余纤芯连接起来,构成环网。这样,接入网点仍是以sdh方式连接,在光缆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网络运行相对安全,以后在光缆具备环网时就能容易地做成环网。
建成环型网的投资要高于链型网,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加强了,中断影响面小;sdh灵活的电路管理功能也使得网络中的设备扩容、障碍定位和电路调度都十分方便。
3 网管建设
由于v5信令本身不包含网管方面的协议,接入网设备就无法将设备及环境告警等信息传送到交换机侧。接入网的网管监控一直影响了接入网的推进速度。交换机cmoc或传输监控网无法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测试,接入网设备的维护处于被动地位,等待用户申告再去查修是没有监控设备时常用的障碍处理办法,严重影响维护质量。
接入网厂家根据电信部门的要求,逐步研发出自己的网管系统,完成了对交直流电压、温湿度值等模拟量和门禁、火警等开关量的检测并可以向接入网监控中心发送各类告警信息,监控中心则根据告警情况访问onu点,查看告警发生原因。
目前接入网设备监控数据上下传送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使用拨号modem。在监控中心和各olt点安装拨号modem,维护人员想知道各onu的运行情况时,便通过拨通各个olt的modem电话号码,查询各onu点的运行情况。不难看出,这种维护方式无法实时发现接入网运行中出现的问
摘 要:从接入网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接入网建设过程中易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建设经验和已经建成的网管系统功能,就信令方式、组网、网管及112测试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接入网 网管 环境温度 112测试
1998年前后,各地电信局在原有交换机容量及出局线对都不能满足用户装机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引进了用户接入网设备,其组网灵活、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很容易为电信经营部门采纳,而且接入网使得光缆更加接近用户端,为以后宽带通信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光纤到户工程的步伐。但是接入网网管监控系统不完善、112测试困难、机房环境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又使各电信局在1999年均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接入网设备的引入。
徐州电信局在1997年首次引用接入网设备,在1998年的农话大发展中又引进大量接入网设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网络组建、业务接入、维护管理和网管建设等方面均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我局接入网的实际建设情况,分析接入网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1 信令方式
接入网建设初期,很多电信局在交换机尚不能提供v5接口的情况下,为了尽早开通设备,减轻放装用户压力,引用了信令转换设备ste。在连接方式上,ste与交换机以no.7连接,与接入网以v5.2连接。由于ste设备实质上就是一种只提供v5接口的交换机,它存在着占用no.7信令和局码资源、增加通信接续历程和计费操作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局在新建接入网时坚持不使用ste,实行局端远端的双端运行方式,局端设备采用z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这样就和传统的slc(数字用户集线设备)类似,仅仅是交换机用户的光缆延伸,设备运行非常稳定。在交换机提供v5.2接口以后,就将局端设备改建为olt(提供传输通道及网管用),远端设备没有硬件改动,只需适当地修改用户数据(将l3地址与用户号码对应起来)即可,简单易行,整个过程不涉及交换机no.7信令、号码分析表等局数据。
我局市话大部分使用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交换机。富士通公司于1998年上半年提供商用v5.2接口,在近半年的试运行中,经过局方、富士通公司与接入网厂家三方多次携手,解决了v5.2接口与接入网设备配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至1998年下半年,f150交换机的v5.2接口与utstarcom公司的an2000接入网对接后运行非常稳定,我局接入网设备就全部改为与f150的v5.2接口对接。
因s1240及axe10交换机迟迟没有提供v5.2接口,因此部分县局中尚保留一些ste设备,这些ste设备计划在近几年逐渐淘汰。
2 组网方式
设备组网一般有星型、链型和环型结构。环型网具有保护功能,是通信发展组网趋势,很多电信资料中均有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接入网设备一般建设在新的通信需求点,如经济发达的农村或城市居民区、商业区。小区环境不稳定常造成通信中断。如果将各onu点建设成链型网,某一点通信中断(如蓄电池放电结束)后,链以下各节点通信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不宜使用链型网;星型网浪费网络资源,随onu点数量越大,建设投资也越大,结构也越不合理。
我局在接入网onu组网时,传输层均采用sdh或spdh的环网拓扑结构(spdh是一种过渡形式,将逐步用sdh取代),使用二纤通道的sdh保护环。sdh的保护功能使得一点阻断并不影响全环通信。在光纤网络不具备环网条件时,例如,连接onu点的实际光缆敷设为链型,没有实现环状光缆连接,我们仍将各onu的传输层按照环网方式配置,将首尾节点用原光缆内的剩余纤芯连接起来,构成环网。这样,接入网点仍是以sdh方式连接,在光缆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网络运行相对安全,以后在光缆具备环网时就能容易地做成环网。
建成环型网的投资要高于链型网,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加强了,中断影响面小;sdh灵活的电路管理功能也使得网络中的设备扩容、障碍定位和电路调度都十分方便。
3 网管建设
由于v5信令本身不包含网管方面的协议,接入网设备就无法将设备及环境告警等信息传送到交换机侧。接入网的网管监控一直影响了接入网的推进速度。交换机cmoc或传输监控网无法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测试,接入网设备的维护处于被动地位,等待用户申告再去查修是没有监控设备时常用的障碍处理办法,严重影响维护质量。
接入网厂家根据电信部门的要求,逐步研发出自己的网管系统,完成了对交直流电压、温湿度值等模拟量和门禁、火警等开关量的检测并可以向接入网监控中心发送各类告警信息,监控中心则根据告警情况访问onu点,查看告警发生原因。
目前接入网设备监控数据上下传送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使用拨号modem。在监控中心和各olt点安装拨号modem,维护人员想知道各onu的运行情况时,便通过拨通各个olt的modem电话号码,查询各onu点的运行情况。不难看出,这种维护方式无法实时发现接入网运行中出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