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家用电器

Boost电路的一种软开关实现方法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511

摘要: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软开关实现方法,即同步整流加上电感电流反向。根据两个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不同,提出了强管和弱管的概念,给出了满足软开关条件的设计方法。一个24v输入,40v/2.5a输出,开关频率为200khz的同步boost变换器样机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其满载效率达到了96.9%

关键词:升压电路;软开关;同步整流

引言

轻小化是目前电源产品追求的目标。而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电感、电容等元件的体积。但是,开关频率提高的瓶颈是器件的开关损耗,于是软开关技术就应运而生。一般,要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开关效果,都需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辅助开关为主开关创造软开关的条件,同时希望辅助开关本身也能实现软开关。

boost电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dc/dc拓扑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产品中。由于boost电路只包含一个开关,所以,要实现软开关往往要附加很多有源或无源的额外电路,增加了变换器的成本,降低了变换器的可靠性。

boost电路除了有一个开关管外还有一个二极管。在较低压输出的场合,本身就希望用一个mosfet来替换二极管(同步整流),从而获得比较高的效率。如果能利用这个同步开关作为主开关的辅助管,来创造软开关条件,同时本身又能实现软开关,那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实现软开关的方法。该方案适用于输出电压较低的场合。

1 工作原理

图1所示的是具有两个开关管的同步boost电路。其两个开关互补导通,中间有一定的死区防止共态导通,如图2所示。通常设计中电感上的电流为一个方向,如图2第5个波形所示。考虑到开关的结电容以及死区时间,一个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下面简单描述了电感电流不改变方向的同步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在这种设计下,s2可以实现软开关,但是s1只能工作在硬开关状态。

1)阶段1〔t0~t1〕该阶段,s1导通,l上承受输入电压,l上的电流线性增加。在t1时刻,s1关断,该阶段结束。

2)阶段2〔t1~t2〕s1关断后,电感电流对s1的结电容进行充电,使s2的结电容进行放电,s2的漏源电压可以近似认为线性下降,直到下降到零,该阶段结束。

3)阶段3〔t2~t3〕当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之后,s2的寄生二极管就导通,将s2的漏源电压箝在零电压状态,也就是为s2的零电压导通创造了条件。

4)阶段4〔t3~t4〕s2的门极变为高电平,s2零电压开通。电感l上的电流又流过s2。l上承受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差,电流线性减小,直到s2关断,该阶段结束。

5)阶段5〔t4~t5〕此时电感l上的电流方向仍然为正,所以该电流只能转移到s2的寄生二极管上,而无法对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因此,s1是工作在硬开关状态的。

接着s1导通,进入下一个周期。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s2实现了软开关,但是s1并没有实现软开关。其原因是s2关断后,电感上的电流方向是正的,无法使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但是,如果将l设计得足够小,让电感电流在s2关断时为负的,如图4所示,就可以对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而实现s1的软开关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周期可以分为6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1)阶段1〔t0~t1〕该阶段,s1导通,l上承受输入电压,l上的电流正向线性增加,从负值变为正值。在t1时刻,s1关断,该阶段结束。

2)阶段2〔t1~t2〕s1关断后,电感电流为正,对s1的结电容进行充电,使s2的结电容放电,s2的漏源电压可以近似认为线性下降。直到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该阶段结束。

3)阶段3〔t2~t3〕当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之后,s2的寄生二极管就导通,将s2的漏源电压箝在零电压状态,也就是为s2的零电压导通创造了条件。

4)阶段4〔t3~t4〕s2的门极变为高电平,

摘要: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软开关实现方法,即同步整流加上电感电流反向。根据两个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不同,提出了强管和弱管的概念,给出了满足软开关条件的设计方法。一个24v输入,40v/2.5a输出,开关频率为200khz的同步boost变换器样机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其满载效率达到了96.9%

关键词:升压电路;软开关;同步整流

引言

轻小化是目前电源产品追求的目标。而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电感、电容等元件的体积。但是,开关频率提高的瓶颈是器件的开关损耗,于是软开关技术就应运而生。一般,要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开关效果,都需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辅助开关为主开关创造软开关的条件,同时希望辅助开关本身也能实现软开关。

boost电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dc/dc拓扑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产品中。由于boost电路只包含一个开关,所以,要实现软开关往往要附加很多有源或无源的额外电路,增加了变换器的成本,降低了变换器的可靠性。

boost电路除了有一个开关管外还有一个二极管。在较低压输出的场合,本身就希望用一个mosfet来替换二极管(同步整流),从而获得比较高的效率。如果能利用这个同步开关作为主开关的辅助管,来创造软开关条件,同时本身又能实现软开关,那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实现软开关的方法。该方案适用于输出电压较低的场合。

1 工作原理

图1所示的是具有两个开关管的同步boost电路。其两个开关互补导通,中间有一定的死区防止共态导通,如图2所示。通常设计中电感上的电流为一个方向,如图2第5个波形所示。考虑到开关的结电容以及死区时间,一个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下面简单描述了电感电流不改变方向的同步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在这种设计下,s2可以实现软开关,但是s1只能工作在硬开关状态。

1)阶段1〔t0~t1〕该阶段,s1导通,l上承受输入电压,l上的电流线性增加。在t1时刻,s1关断,该阶段结束。

2)阶段2〔t1~t2〕s1关断后,电感电流对s1的结电容进行充电,使s2的结电容进行放电,s2的漏源电压可以近似认为线性下降,直到下降到零,该阶段结束。

3)阶段3〔t2~t3〕当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之后,s2的寄生二极管就导通,将s2的漏源电压箝在零电压状态,也就是为s2的零电压导通创造了条件。

4)阶段4〔t3~t4〕s2的门极变为高电平,s2零电压开通。电感l上的电流又流过s2。l上承受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差,电流线性减小,直到s2关断,该阶段结束。

5)阶段5〔t4~t5〕此时电感l上的电流方向仍然为正,所以该电流只能转移到s2的寄生二极管上,而无法对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因此,s1是工作在硬开关状态的。

接着s1导通,进入下一个周期。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s2实现了软开关,但是s1并没有实现软开关。其原因是s2关断后,电感上的电流方向是正的,无法使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但是,如果将l设计得足够小,让电感电流在s2关断时为负的,如图4所示,就可以对s1的结电容进行放电而实现s1的软开关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周期可以分为6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1)阶段1〔t0~t1〕该阶段,s1导通,l上承受输入电压,l上的电流正向线性增加,从负值变为正值。在t1时刻,s1关断,该阶段结束。

2)阶段2〔t1~t2〕s1关断后,电感电流为正,对s1的结电容进行充电,使s2的结电容放电,s2的漏源电压可以近似认为线性下降。直到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该阶段结束。

3)阶段3〔t2~t3〕当s2的漏源电压下降到零之后,s2的寄生二极管就导通,将s2的漏源电压箝在零电压状态,也就是为s2的零电压导通创造了条件。

4)阶段4〔t3~t4〕s2的门极变为高电平,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