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643
本例介绍一款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一种由高热电系数材料、阻抗匹配用场效应晶体管的滤光镜片等组成的新型敏感元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制作的热释电红外线控制开关,它在检测到人体发射的红外传感器信号后接通,使负载 (报警器或照明灯、排风扇等)通电工作。
电路工作原理
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电路由热释红外传感器 (pir)、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光控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如图3-66所示。
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lc(ss0001)和电阻器rz-r9、电容器cl-c8组成。ss0001是热释电红外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其内部由输入放大器、双向限幅器、状态控制器、延时定时器、锁存定时器和基准电源等电路组成,如图3-67所示。
光控电路由光敏电阻器rg、电阻器rl和ic第9脚内电路组成。
控制执行电路由电阻器rlo、晶体管v、二极管vd和继电器k组成。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应与非涅尔透镜配合使用,才能提高其灵敏度。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未检测到人体红外线信号时,ic的2脚输出低电平,v处于截止状态,k不吸合,负载电路不工作。
当有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活动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变成微弱的脉冲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经lc内电路放大、鉴幅处理及定时控制后,从2脚输出控制高电平,使v导通,k吸合,负载电路通电工作。
在白天,光敏电阻器rg受光照射而呈低阻状态,ic的9脚 (触发禁止端)被锁定为低电平,使ic的2脚恒定输出低电平。夜晚,rg因无光照射而呈高阻状态,ic的g脚恢复为高电平,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又迸人警戒状态。若想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白天、晚上均工作,可将rg去掉或在rl两端并接一只小开关。
元器件选择
rl-rlo选用1/4w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
rg选用亮阻小于2okω、暗阻大于2mω的光敏电阻器。
cl、c2和c6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c3-c5、c7和c8均选用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
vd选用i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v选用s9013或c8050、58050、3dg8050型硅npn晶体管。
ic选用ss0001或biss0001型热释电红外传感控制集成电路。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选用amnl或陀28、sdo2等型号,配用q-la或ce-024型菲涅尔透镜。
k选用4098型直流继电器。
本例介绍一款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一种由高热电系数材料、阻抗匹配用场效应晶体管的滤光镜片等组成的新型敏感元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制作的热释电红外线控制开关,它在检测到人体发射的红外传感器信号后接通,使负载 (报警器或照明灯、排风扇等)通电工作。
电路工作原理
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电路由热释红外传感器 (pir)、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光控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如图3-66所示。
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lc(ss0001)和电阻器rz-r9、电容器cl-c8组成。ss0001是热释电红外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其内部由输入放大器、双向限幅器、状态控制器、延时定时器、锁存定时器和基准电源等电路组成,如图3-67所示。
光控电路由光敏电阻器rg、电阻器rl和ic第9脚内电路组成。
控制执行电路由电阻器rlo、晶体管v、二极管vd和继电器k组成。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应与非涅尔透镜配合使用,才能提高其灵敏度。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未检测到人体红外线信号时,ic的2脚输出低电平,v处于截止状态,k不吸合,负载电路不工作。
当有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活动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变成微弱的脉冲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经lc内电路放大、鉴幅处理及定时控制后,从2脚输出控制高电平,使v导通,k吸合,负载电路通电工作。
在白天,光敏电阻器rg受光照射而呈低阻状态,ic的9脚 (触发禁止端)被锁定为低电平,使ic的2脚恒定输出低电平。夜晚,rg因无光照射而呈高阻状态,ic的g脚恢复为高电平,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又迸人警戒状态。若想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白天、晚上均工作,可将rg去掉或在rl两端并接一只小开关。
元器件选择
rl-rlo选用1/4w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
rg选用亮阻小于2okω、暗阻大于2mω的光敏电阻器。
cl、c2和c6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c3-c5、c7和c8均选用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
vd选用i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v选用s9013或c8050、58050、3dg8050型硅npn晶体管。
ic选用ss0001或biss0001型热释电红外传感控制集成电路。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选用amnl或陀28、sdo2等型号,配用q-la或ce-024型菲涅尔透镜。
k选用4098型直流继电器。
上一篇:感应式电子开关
上一篇:声、光控制照明灯开关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