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显示光电

白光LED的奈米结构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377

前言 :gan(氮化镓)系蓝紫色发光组件可应用于新世代dvd,因此备受相关业者高度期待,此外利用led高辉度、省能源的发光特性,蓝紫色发光组件未来还可取代传统的白炙灯、荧光灯,成为白光照明灯源的主流。氮化镓的格子缺陷很多却能够产生高辉度,主要原因是藉由奈米技术控制组件结构,使得组件的发光效率得以提高,进而获得高辉度。因此本文要深入探讨氮化镓发光的奥秘,与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
 
  白色发光二极管
  
  利用gan(氮化镓)系半导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做为新世代固态照明灯源是历经无数的转折,十年前包含产官学研界几乎未曾将半导体白色发光二极管纳入考量,虽然有很多研究人员非常关心蓝光led的发展,却都无视白光led的应用潜能。
97年利用蓝光led激发黄色荧光体(yag;钇、铝、石榴石、铈的混合物),再透过蓝色与黄色荧光体的互补特性,产生二色式拟似白光的led正式进入量产,加上行动电话的应用促成白光led全面性的普及,使得白光led成为全球性的研究主流。
由于白光led不需使用荧光灯常用的玻璃管、惰性气体、水银、变压器、升压器,所以可以大幅节省能源,取代荧光灯与白炙灯除了可节省能源之外,废弃物的减少对地球环保也有莫大的助益。

  97年日本通产省根据京都环保会议的省能源对策决议,组成「21世纪光源计划小组」,并委托日亚化学与丰田合成进行技术开发,该计划小组将近紫外led的外部量子效率(以下简称为取光效率)目标定为40%,当时蓝光led的取光效率为15%,紫外led的取光效率祇有7.5%,目前紫外led的取光效率则已经超过31%,也因此使的高性能白光led的量产诱因更加扎实,而21世纪光源计划小组对全球白光led的研究开发在提高取光效率的研发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有关格子缺陷

  有关led的基本动作原理,具体而言是电流顺时钟方向通过半导体p-n(正孔与电子)接合面时,正孔与电子会注入奈米级厚度的活性层(亦称为发光层),进而因辐射再结合过程(process)产生发光现象。

  利用混晶(亦称化合物为半导体)ingan产生高辉度蓝光或是绿光的led虽然已经进入商品化,可是有关发光机制传统的半导体物性物理学理,却无法具体说明因原因而屡遭质疑。其实不论是led或是半导体雷射ld等发光组件(device),通常都具有以上的格子缺陷,格子缺陷会阻碍发光,形成所谓的「发光杀手中心」,最后导致发光效率降低等问题。

  以gan为基础的ingan/gan量子井qw型led,含量109~1010/cm2 左右高密度格子缺陷,按照传统理论,如此高密度格子缺陷照理说不会发光,实际上ingan/gan系led却能作高效率发光,换句话说ingan系led具有与以往led相异的发光机制。 inxga1-xn是由inn与gan所构成的三维化合物半导体,gan层属于近紫外led活性层,因此适合使用光学评鉴方式研究。如表1所示gaas、znse等常用的ⅲ-ⅴ(三五族)、ⅱ-ⅵ(二六族) 化合物半导体与gan最大差异点,是gan氮化物半导体的纵光学(lo:longitudinal optical;以下简称为lo)与音子(phonon;格子波的量子)的能量(ħ ω =h/2π,h为膜厚plank常数)大于92.5 ,因此电子与lo相互作用的能量( αe ħ也随着变大,两者互动值往往超过44.2 (表1的 αe 为frohlich结合常数,ω为音子的振动数),导致被激发的载子(carrier;电子与正孔)会与lo产生强烈的互动,如图1所示被结晶格子捕获的电子变重(称为polaroon状态)形成自我束缚状,最后造成载子祇能在极短距离内移动,而电子则成为自由电子般的漂流。



  另一方面正孔也形成polaroon自我束缚状,加上in原子与ga原子的电气阴性度的差,尤其是in原子周围短距离型电位(potential),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正孔捕捉。类似上述的电子与正孔的挶限化,会在奈米以下的原子大小范围内产生,这种现象可视为ingan化合物半导体的固有性质,换句话说注入发光组件活性层的载子,由于上述的捕捉效应被空间性的挶限,到达「发光杀手(killer)中心」的比率则相对的偏低,所以即使ingan/gan等化合物半导体具有大量的转位格子缺陷,仍旧可作高效率的发光。

  除了以上介绍的模式之外,会发光的理由是因为in特异性质产生下列两种模式: 

  1.gan活性层的in组成不均,使得黏着电位(coherent potential)动摇,造成激发子产生挶限现象。

  2.存于ingan活性层非常微细的in高浓度领域(亦即量子点) 激发子产生挶限现象。
上述其中的任一种模式的激发子

前言 :gan(氮化镓)系蓝紫色发光组件可应用于新世代dvd,因此备受相关业者高度期待,此外利用led高辉度、省能源的发光特性,蓝紫色发光组件未来还可取代传统的白炙灯、荧光灯,成为白光照明灯源的主流。氮化镓的格子缺陷很多却能够产生高辉度,主要原因是藉由奈米技术控制组件结构,使得组件的发光效率得以提高,进而获得高辉度。因此本文要深入探讨氮化镓发光的奥秘,与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
 
  白色发光二极管
  
  利用gan(氮化镓)系半导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做为新世代固态照明灯源是历经无数的转折,十年前包含产官学研界几乎未曾将半导体白色发光二极管纳入考量,虽然有很多研究人员非常关心蓝光led的发展,却都无视白光led的应用潜能。
97年利用蓝光led激发黄色荧光体(yag;钇、铝、石榴石、铈的混合物),再透过蓝色与黄色荧光体的互补特性,产生二色式拟似白光的led正式进入量产,加上行动电话的应用促成白光led全面性的普及,使得白光led成为全球性的研究主流。
由于白光led不需使用荧光灯常用的玻璃管、惰性气体、水银、变压器、升压器,所以可以大幅节省能源,取代荧光灯与白炙灯除了可节省能源之外,废弃物的减少对地球环保也有莫大的助益。

  97年日本通产省根据京都环保会议的省能源对策决议,组成「21世纪光源计划小组」,并委托日亚化学与丰田合成进行技术开发,该计划小组将近紫外led的外部量子效率(以下简称为取光效率)目标定为40%,当时蓝光led的取光效率为15%,紫外led的取光效率祇有7.5%,目前紫外led的取光效率则已经超过31%,也因此使的高性能白光led的量产诱因更加扎实,而21世纪光源计划小组对全球白光led的研究开发在提高取光效率的研发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有关格子缺陷

  有关led的基本动作原理,具体而言是电流顺时钟方向通过半导体p-n(正孔与电子)接合面时,正孔与电子会注入奈米级厚度的活性层(亦称为发光层),进而因辐射再结合过程(process)产生发光现象。

  利用混晶(亦称化合物为半导体)ingan产生高辉度蓝光或是绿光的led虽然已经进入商品化,可是有关发光机制传统的半导体物性物理学理,却无法具体说明因原因而屡遭质疑。其实不论是led或是半导体雷射ld等发光组件(device),通常都具有以上的格子缺陷,格子缺陷会阻碍发光,形成所谓的「发光杀手中心」,最后导致发光效率降低等问题。

  以gan为基础的ingan/gan量子井qw型led,含量109~1010/cm2 左右高密度格子缺陷,按照传统理论,如此高密度格子缺陷照理说不会发光,实际上ingan/gan系led却能作高效率发光,换句话说ingan系led具有与以往led相异的发光机制。 inxga1-xn是由inn与gan所构成的三维化合物半导体,gan层属于近紫外led活性层,因此适合使用光学评鉴方式研究。如表1所示gaas、znse等常用的ⅲ-ⅴ(三五族)、ⅱ-ⅵ(二六族) 化合物半导体与gan最大差异点,是gan氮化物半导体的纵光学(lo:longitudinal optical;以下简称为lo)与音子(phonon;格子波的量子)的能量(ħ ω =h/2π,h为膜厚plank常数)大于92.5 ,因此电子与lo相互作用的能量( αe ħ也随着变大,两者互动值往往超过44.2 (表1的 αe 为frohlich结合常数,ω为音子的振动数),导致被激发的载子(carrier;电子与正孔)会与lo产生强烈的互动,如图1所示被结晶格子捕获的电子变重(称为polaroon状态)形成自我束缚状,最后造成载子祇能在极短距离内移动,而电子则成为自由电子般的漂流。



  另一方面正孔也形成polaroon自我束缚状,加上in原子与ga原子的电气阴性度的差,尤其是in原子周围短距离型电位(potential),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正孔捕捉。类似上述的电子与正孔的挶限化,会在奈米以下的原子大小范围内产生,这种现象可视为ingan化合物半导体的固有性质,换句话说注入发光组件活性层的载子,由于上述的捕捉效应被空间性的挶限,到达「发光杀手(killer)中心」的比率则相对的偏低,所以即使ingan/gan等化合物半导体具有大量的转位格子缺陷,仍旧可作高效率的发光。

  除了以上介绍的模式之外,会发光的理由是因为in特异性质产生下列两种模式: 

  1.gan活性层的in组成不均,使得黏着电位(coherent potential)动摇,造成激发子产生挶限现象。

  2.存于ingan活性层非常微细的in高浓度领域(亦即量子点) 激发子产生挶限现象。
上述其中的任一种模式的激发子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按钮与灯的互动实例
    现在赶快去看看这个目录卞有什么。FGA15N120AN...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