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GCT的0.1Hz高压实验电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8/5/26 0:00:00 访问次数:553
    
    
    作者:姚宏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供电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来代替原有的架空线,以节省空间并减少电磁噪声的污染。对于电缆来说,如不定期进行预防性实验,则可能会发生绝缘事故,影响电网正常供电。而传统的直流耐压实验会对电缆的绝缘造成破坏,0.1hz的超低频高压实验有代替直流耐压实验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基于igct的0.1hz连续可调高压方波电源设计方案,用可控开关来代替传统的阀片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实现了输出电压的连续可调。
    关键词:集成门极换相晶闸管;超低频高压电源;绝缘检测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网供电中越来越多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这使得xlpe电缆的绝缘检测问题越来越重要。在直流耐压实验中,电缆内部各介质的电场分布是按介质的体积电阻率分配的,而在交流耐压实验时,介质的电场是按介质的介电常数分布的,并集中于电缆终端和接线盒等附件中,这些地方直流电压往往不易击穿,发生直流击穿处在交流条件下却不会击穿;直流耐压实验中,电缆绝缘层的“水树枝”容易迅速变为“电树枝”,“水树枝”在交流耐压下还能保持相当的耐压值并持续一段时间;直流耐压时,会有电子注入到聚合物介质内部,形成空间电荷,使该处易被击穿[1]。由于上述原因,直流耐压检测合格的电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常会发生击穿事故。研究表明,0.1hz的电源可以对电缆的绝缘进行检测并不会对电缆造成破坏。
    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更为简易的电路实现原有复杂设备的功能成为可能。igct最早是由瑞士abb公司开发并投放市场的,它是将gto芯片与反并二极管和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再与其门极驱动器在外围以低电感方式连接,结合了晶体管的稳定关断能力和晶闸管的低通态损耗两大优点,在功率、可靠性、开关速度、效率、重量和体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2]。特别重要的是,igct的开通损耗可以忽略不计,由于igct具有“硬”门极驱动,能在1μs内从pnpn的擎住状态进入pnp模式,完全以晶体管模式关断,消除了任何擎住现象,关断过程同步,特别适合于器件的串联应用,这使得将igct用于高压控制领域成为可能。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igct的超低频高压正负方波电源的设计,较阀片而言,igct是全控型器件,因此,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连续可调。
    1 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整流部分和逆变部分,整流部分采用倍压整流电路,使得可以利用较低电压的变压器得到较高的直流输出电压;逆变部分采用igct串联,平板式igct失效后自身形成短路,在igct串联中采用冗余设计,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
    1.1 主电路原理
    主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50hz的交流经过第一次整流和逆变实现变频,将50hz的交流变换为1khz的交流,以减小倍压整流输出的脉动率,1khz的交流经调压后输出到倍压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经过由igct构成的逆变电路后得到所需要的实验电压。
    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1.2 整流部分电路设计
    整流部分的输出作为逆变电路的电源,因此,整流部分的直流输出应尽可能地稳定,即脉动率要尽可能地小,而且选择倍压电路串联级数及电容值时应注意配合。
    整流部分主电路图如图3所示。
    
    
    
    在这个电路中,如果需要得到更高的电压,可以采用增加串联倍压电路级数的方法来实现,但级数过多会导致输出电压的脉动率和电压降增加,因此,应综合考虑级数和电容的配合。
    脉动电压可以用式(1)近似表示
    
    式中:n为倍压电路的级数;
    ip为输出平均电流;
    f为交流电源频率;
    
    
    作者:姚宏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供电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来代替原有的架空线,以节省空间并减少电磁噪声的污染。对于电缆来说,如不定期进行预防性实验,则可能会发生绝缘事故,影响电网正常供电。而传统的直流耐压实验会对电缆的绝缘造成破坏,0.1hz的超低频高压实验有代替直流耐压实验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基于igct的0.1hz连续可调高压方波电源设计方案,用可控开关来代替传统的阀片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实现了输出电压的连续可调。
    关键词:集成门极换相晶闸管;超低频高压电源;绝缘检测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网供电中越来越多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这使得xlpe电缆的绝缘检测问题越来越重要。在直流耐压实验中,电缆内部各介质的电场分布是按介质的体积电阻率分配的,而在交流耐压实验时,介质的电场是按介质的介电常数分布的,并集中于电缆终端和接线盒等附件中,这些地方直流电压往往不易击穿,发生直流击穿处在交流条件下却不会击穿;直流耐压实验中,电缆绝缘层的“水树枝”容易迅速变为“电树枝”,“水树枝”在交流耐压下还能保持相当的耐压值并持续一段时间;直流耐压时,会有电子注入到聚合物介质内部,形成空间电荷,使该处易被击穿[1]。由于上述原因,直流耐压检测合格的电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常会发生击穿事故。研究表明,0.1hz的电源可以对电缆的绝缘进行检测并不会对电缆造成破坏。
    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更为简易的电路实现原有复杂设备的功能成为可能。igct最早是由瑞士abb公司开发并投放市场的,它是将gto芯片与反并二极管和门极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再与其门极驱动器在外围以低电感方式连接,结合了晶体管的稳定关断能力和晶闸管的低通态损耗两大优点,在功率、可靠性、开关速度、效率、重量和体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2]。特别重要的是,igct的开通损耗可以忽略不计,由于igct具有“硬”门极驱动,能在1μs内从pnpn的擎住状态进入pnp模式,完全以晶体管模式关断,消除了任何擎住现象,关断过程同步,特别适合于器件的串联应用,这使得将igct用于高压控制领域成为可能。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igct的超低频高压正负方波电源的设计,较阀片而言,igct是全控型器件,因此,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连续可调。
    1 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整流部分和逆变部分,整流部分采用倍压整流电路,使得可以利用较低电压的变压器得到较高的直流输出电压;逆变部分采用igct串联,平板式igct失效后自身形成短路,在igct串联中采用冗余设计,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
    1.1 主电路原理
    主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50hz的交流经过第一次整流和逆变实现变频,将50hz的交流变换为1khz的交流,以减小倍压整流输出的脉动率,1khz的交流经调压后输出到倍压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经过由igct构成的逆变电路后得到所需要的实验电压。
    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1.2 整流部分电路设计
    整流部分的输出作为逆变电路的电源,因此,整流部分的直流输出应尽可能地稳定,即脉动率要尽可能地小,而且选择倍压电路串联级数及电容值时应注意配合。
    整流部分主电路图如图3所示。
    
    
    
    在这个电路中,如果需要得到更高的电压,可以采用增加串联倍压电路级数的方法来实现,但级数过多会导致输出电压的脉动率和电压降增加,因此,应综合考虑级数和电容的配合。
    脉动电压可以用式(1)近似表示
    
    式中:n为倍压电路的级数;
    ip为输出平均电流;
    f为交流电源频率;
热门点击
- AD/DA的分类与指标
- 基于SPI总线的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及
- 适用于高输入输出电压差的降压稳压器电路拓扑
- 一种新型浪涌电流限制器
- 半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电路分析
- 基于双12位DAC的高精度直流电压/电流源设
-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 PID是什么意思?
- 使用UPS十点注意
- 滤波器概述:电子表格有助于提高直觉认识
推荐技术资料
- Seeed Studio
-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