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测试测量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07/4/23 0:00:00 访问次数:373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来源:今日电子/孙运强 祖 静2006-11-03

利用红外通信进行旋转轴动态参数测试,主要是为了满足坦克、装甲车辆狭小空间中运动部件动态参数测试的强烈需求。由于红外通信在空间和成本的优势,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车试验中证明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是在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更加狭小的空间如发动机输出轴,提出的一种点对点式的红外数据传输的扭矩测试系统。

1 坦克发动机扭矩信号采样频率分析

坦克发动机属多缸发动机,是采用各缸顺序点火、轮流作功的方式工作。实测得到发动机输出轴上产生的力矩(扭矩)是一个随转速变化的周期信号,该信号的幅值极不规范。工程中所述扭矩为平均扭矩,定义在一个循环内(720°曲轴转角)扭矩的平均值。高速、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有6缸、8缸和12缸之分,其最高转速均不超过3000r/min,从这一目标出发选用扭矩信号频率最高的12缸发动机计算扭矩信号周期T。

当nmax=3000r/min时,

T=(10/nmax)3.33(ms)

按采样定理工程实用采样频率是信号固有频率的5~10倍的原则,以及实际运行效果的试验,取系统采样周期为500μs即采样频率为2kHz。

2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模型的建立

按图1建立猝发式红外通讯的实物模型,发射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可安装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适当位置,其计算分析相似,由于径向安装比较方便,故安装在径向。

图1中 β——接收器的接收半角;

R——旋转轴的半径;

α——发射器的发射半角;

L——接收器与发射器的最小距离;

θ——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圆心连线的夹角;

A——红外接收管;B、C——红外发射管。

弧长BC(设为S)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弧长S的大小决定了通讯时间的长短,称弧长S为发射窗口。由模型知θ决定了发射窗口的大小(当R一定时),只有当α小于或等于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半角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才能被接收器直接接收。目前使用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半角为15°。当α=15°时,由三角形OAB可知:

(sinβ)/R=sin(π-15°)/(R+L) (1)

sinβ=R/(R+L)sin15° (2)

θ+β=15° (3)

故θ=15°-β

T=2Rθ/(Rω)=(2θ)/ω (4)

由于θ与有效通讯弧长AB成正比,而弧长AB又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增大θ可增长通讯时间。由上式可知,增大θ有两种方法:减小R,或增大L。

设轴的角速度为ω(rad/s),一转中采样的数据个数N,每个数据占有M位,红外通讯传输的波特率为V(bit/s),发送N个数据需要时间为tall(s),发射器通过发射窗口的时间(即有效通讯时间)为T(s),则一转中发射数据所需总时间为:

tall=(MN)/V (5)

如设转速为3000r/min,2θ=30°,由(4)式得:

T=1.67ms

设N=200,即采样频率

f=200sps/r×(3000r/min)/60=10ksps

若M=16,V=2Mb/s,

得:

tall=(200×16)/2M=1.6ms

由于tall<T,该模型可物理实现。

3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上面通过对发动机输出功率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了采样频率,进而估算出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容量,并建立了数据传输模型。采用猝发方传输数据,需要存储轴旋转一转所采集的所有数据,然后在发射窗口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实现数据的瞬发。其特点是不需要安装一个圆周的接收器,如果所测轴半径较大或被测环境较紧凑,则近场遥测是不易实现的。而猝发遥测只需一个或几个接收器就能达到目的。

发射部分的结构框图如图2,这部分发现扭矩信号的采集、数字信号的编码,并将采集数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来源:今日电子/孙运强 祖 静2006-11-03

利用红外通信进行旋转轴动态参数测试,主要是为了满足坦克、装甲车辆狭小空间中运动部件动态参数测试的强烈需求。由于红外通信在空间和成本的优势,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车试验中证明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是在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更加狭小的空间如发动机输出轴,提出的一种点对点式的红外数据传输的扭矩测试系统。

1 坦克发动机扭矩信号采样频率分析

坦克发动机属多缸发动机,是采用各缸顺序点火、轮流作功的方式工作。实测得到发动机输出轴上产生的力矩(扭矩)是一个随转速变化的周期信号,该信号的幅值极不规范。工程中所述扭矩为平均扭矩,定义在一个循环内(720°曲轴转角)扭矩的平均值。高速、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有6缸、8缸和12缸之分,其最高转速均不超过3000r/min,从这一目标出发选用扭矩信号频率最高的12缸发动机计算扭矩信号周期T。

当nmax=3000r/min时,

T=(10/nmax)3.33(ms)

按采样定理工程实用采样频率是信号固有频率的5~10倍的原则,以及实际运行效果的试验,取系统采样周期为500μs即采样频率为2kHz。

2 猝发式红外近距离测试系统模型的建立

按图1建立猝发式红外通讯的实物模型,发射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安装在旋转轴上,接收器可安装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适当位置,其计算分析相似,由于径向安装比较方便,故安装在径向。

图1中 β——接收器的接收半角;

R——旋转轴的半径;

α——发射器的发射半角;

L——接收器与发射器的最小距离;

θ——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圆心连线的夹角;

A——红外接收管;B、C——红外发射管。

弧长BC(设为S)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弧长S的大小决定了通讯时间的长短,称弧长S为发射窗口。由模型知θ决定了发射窗口的大小(当R一定时),只有当α小于或等于发射器的最大发射半角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才能被接收器直接接收。目前使用发射器的最小发射半角为15°。当α=15°时,由三角形OAB可知:

(sinβ)/R=sin(π-15°)/(R+L) (1)

sinβ=R/(R+L)sin15° (2)

θ+β=15° (3)

故θ=15°-β

T=2Rθ/(Rω)=(2θ)/ω (4)

由于θ与有效通讯弧长AB成正比,而弧长AB又与通讯时间成正比,故增大θ可增长通讯时间。由上式可知,增大θ有两种方法:减小R,或增大L。

设轴的角速度为ω(rad/s),一转中采样的数据个数N,每个数据占有M位,红外通讯传输的波特率为V(bit/s),发送N个数据需要时间为tall(s),发射器通过发射窗口的时间(即有效通讯时间)为T(s),则一转中发射数据所需总时间为:

tall=(MN)/V (5)

如设转速为3000r/min,2θ=30°,由(4)式得:

T=1.67ms

设N=200,即采样频率

f=200sps/r×(3000r/min)/60=10ksps

若M=16,V=2Mb/s,

得:

tall=(200×16)/2M=1.6ms

由于tall<T,该模型可物理实现。

3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上面通过对发动机输出功率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了采样频率,进而估算出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容量,并建立了数据传输模型。采用猝发方传输数据,需要存储轴旋转一转所采集的所有数据,然后在发射窗口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实现数据的瞬发。其特点是不需要安装一个圆周的接收器,如果所测轴半径较大或被测环境较紧凑,则近场遥测是不易实现的。而猝发遥测只需一个或几个接收器就能达到目的。

发射部分的结构框图如图2,这部分发现扭矩信号的采集、数字信号的编码,并将采集数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音频变压器DIY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六期上着重介绍了“四夹三”音频变压器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