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并行打印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
发布时间:2008/5/26 0:00:00 访问次数:556
    
    引言
    在道路、桥梁施工等建筑领域中,有很多从国外引进的原料加工控制设备。这些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并不是我们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尽管它可以实现数据打印功能,但这些数据无法用文件存储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pc机中,因此不便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为此,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功能扩充,使之能够按要求对所需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从而方便管理部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项目的管理质量。
    方案分析
    在不影响原有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并行打印机的数据采集功能,考虑有以下2种方案:
    (1)在数据输出到打印纸后,利用扫描仪识别打印纸上的数据,并将识别后的数据输入到管理pc机的数据管理软件中。
    (2)在控制设备与打印机之间添加一个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从控制设备连接到打印机的并行口截取数据,并完成向管理pc机的数据转发管理pc机负责接收、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采集方案示意图
    对比以上2种方案,方案(1)需要定期人为地操作扫描仪,工作量大,投入高,而且数据不可能保证完全识别正确;方案(2)中的数据采集装置完全可以脱离人工干预,使用方便,性价比较高,因此采用方案(2)。
    ieee委员会在1994年3月公布了新的ieee1284并行接口标准,对并行口的5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定义。这5种模式分别是centronics兼容模式(也叫标准模式)、字节(byte)传输模式、半字节(nibble)传输模式、增强并行端口(epp)模式和扩展功能端口(ecp)模式。连接打印机的并行口通常工作在centronics兼容模式,其他4种模式对并行口引脚定义与该模式的完全兼容,因此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该模式的特点进行设计,也利于今后扩展和升级其他并行口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并行口有25针和36针两种,打印机配备36针的标准插头插座实际上只利用了25针插头插座中的信号,25个引脚信号可分为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三类
    centronics并行口通信速度最快只能达到150kb/s,笔者对控制设备和目标打印机epson lq-1600k iii进行测试发现,二者之间的通信速度为50kb/s。
    硬件设计
    根据并行口的工作特点,笔者采用以51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电路完成并行口数据采集和转发功能。系统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6个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控制设备与打印机的通信速度不算高速,因此采用性价比较高的at89c52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其片内包括256个字节的ram,大部分可用作数据接收缓冲区,这样不必再外扩ram单元。strobe信号作为外部中断源0,每当strobe信号的下降沿出现时,表示数据处于有效状态,cpu通过p1口读取采集数据。cpu的工作频率选择在22.1184mhz,以保证有足够长的中断程序响应时间。
    (2)信号预处理。采集系统不能影响控制设备和打印机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并行口输入信号进行缓冲及光电隔离。缓冲芯片选择74hc245,光耦选择6n137。
    (3)数据锁存。并行口上数据线的数据保持时间很短,锁存单元保证了cpu每次读取数据的正确性。锁存芯片选择74hc573。
    (4)看门狗及电源监视。选用x5045芯片,完成系统上电复位、死机复位和电源电压异常复位的功能。
    (5)通信电路。这里选用max232异步通信接口芯片完成数据转发到管理pc机的功能。
    (6)电源。该部分负责为各电路模块提供所需的电源。
    
    
    图2 系统电路框图
    硬件设计主要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图
    软件设计
    
    并行打印接口图4.jpg" width=400 border=0&g
    
    引言
    在道路、桥梁施工等建筑领域中,有很多从国外引进的原料加工控制设备。这些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并不是我们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尽管它可以实现数据打印功能,但这些数据无法用文件存储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pc机中,因此不便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为此,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功能扩充,使之能够按要求对所需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从而方便管理部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项目的管理质量。
    方案分析
    在不影响原有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并行打印机的数据采集功能,考虑有以下2种方案:
    (1)在数据输出到打印纸后,利用扫描仪识别打印纸上的数据,并将识别后的数据输入到管理pc机的数据管理软件中。
    (2)在控制设备与打印机之间添加一个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从控制设备连接到打印机的并行口截取数据,并完成向管理pc机的数据转发管理pc机负责接收、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采集方案示意图
    对比以上2种方案,方案(1)需要定期人为地操作扫描仪,工作量大,投入高,而且数据不可能保证完全识别正确;方案(2)中的数据采集装置完全可以脱离人工干预,使用方便,性价比较高,因此采用方案(2)。
    ieee委员会在1994年3月公布了新的ieee1284并行接口标准,对并行口的5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定义。这5种模式分别是centronics兼容模式(也叫标准模式)、字节(byte)传输模式、半字节(nibble)传输模式、增强并行端口(epp)模式和扩展功能端口(ecp)模式。连接打印机的并行口通常工作在centronics兼容模式,其他4种模式对并行口引脚定义与该模式的完全兼容,因此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该模式的特点进行设计,也利于今后扩展和升级其他并行口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并行口有25针和36针两种,打印机配备36针的标准插头插座实际上只利用了25针插头插座中的信号,25个引脚信号可分为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三类
    centronics并行口通信速度最快只能达到150kb/s,笔者对控制设备和目标打印机epson lq-1600k iii进行测试发现,二者之间的通信速度为50kb/s。
    硬件设计
    根据并行口的工作特点,笔者采用以51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电路完成并行口数据采集和转发功能。系统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6个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控制设备与打印机的通信速度不算高速,因此采用性价比较高的at89c52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其片内包括256个字节的ram,大部分可用作数据接收缓冲区,这样不必再外扩ram单元。strobe信号作为外部中断源0,每当strobe信号的下降沿出现时,表示数据处于有效状态,cpu通过p1口读取采集数据。cpu的工作频率选择在22.1184mhz,以保证有足够长的中断程序响应时间。
    (2)信号预处理。采集系统不能影响控制设备和打印机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并行口输入信号进行缓冲及光电隔离。缓冲芯片选择74hc245,光耦选择6n137。
    (3)数据锁存。并行口上数据线的数据保持时间很短,锁存单元保证了cpu每次读取数据的正确性。锁存芯片选择74hc573。
    (4)看门狗及电源监视。选用x5045芯片,完成系统上电复位、死机复位和电源电压异常复位的功能。
    (5)通信电路。这里选用max232异步通信接口芯片完成数据转发到管理pc机的功能。
    (6)电源。该部分负责为各电路模块提供所需的电源。
    
    
    图2 系统电路框图
    硬件设计主要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图
    软件设计
    
    并行打印接口图4.jpg" width=400 border=0&g
上一篇:电源模块虚拟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