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测试测量

晶圆边缘的检测

发布时间:2007/8/28 0:00:00 访问次数:575

 


摘要 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晶圆表面任何一部分都不允许闲置不用,器件越发地靠近边缘,因此对于晶圆的检查不能再忽视边缘。现有的检查平台必须升级以面对这种挑战。


当在器件结构上线宽持续变窄后,我们不能够再忽视晶圆的边缘了。这背后的原动力是对于降低日益恶化的表面污染的需求,粗糙的、坑洼或者断裂的边缘会引起表面污染,同时也要防止灾难性的污染 —晶圆在工艺腔体里的爆裂。此外,如果不做边缘检查,那么晶圆表面积的5-7%就没有了,这是需要重视晶圆边缘的技术原动力。


晶圆的边缘包括三部分:上斜面,顶或者冠,以及底斜面。尤其是去年以来,器件制造商已经密切关注这些部分,并且已经把废弃的边缘包含在内。这就是为什么检查系统要升级,从利用激光或CCD只关注每部分单程的顶点,到关注晶圆边缘附近,这些以前排除在外的部分,如上斜面,顶点,底斜面和背面边缘部分,转向更全面的晶圆检查。


进行全面检查


很多年来,晶圆表面,包括正面和背面,已经成为检查的焦点,而边缘则被认为不太重要的。现在它却变得重要了,因为晶圆要通过缘进行操作,同时边缘也与晶圆盒相接触。 “污染不只是颗粒,还有金属污染,污染从边缘向内部区域以及表面的扩散是个重要的问题。”Hologenix董事长Philip Blaustein说:“这些原子和金属颗粒倾向于粘附在边缘附近的缺陷上,这就是划伤、碎片或者粗糙引起金属粘污的源起。”


这种检查侧重于边缘抛光、CMP应用、层检、剥落和一层到另一层的污染。300毫米废弃区域缩小之后尤其如此。边缘污染,比如从边缘转移到表面的金属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颗粒—尤其对于65纳米线宽 —现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一层都要做边缘检查。背面真空过去用来搬放晶圆,但是因为300毫米晶圆是双面抛光的,所以不能有东西接触背面。因此,是通过边缘对晶圆进行搬送的,而边缘则是一直以来关注是否有损伤的一个区域。


美国Raytex执行副总裁John Valley认为CMP是边缘缺陷的来源之一。他说:“CMP工艺要针对边缘情况进行特定的调整。边缘情况可能由于晶圆供应商的不同而变化,甚至会由于工艺设备的不同而变化。边缘情况已经成为必须要测量和控制的项目。”


边缘缺陷非常多,这是因为边缘与前端的洁净度不同;并且,抛光质量也不高。由于边缘这种形状,因此很难保持明确一定的平滑度。这就是如果不应用于晶圆级,边缘检查在器件级没有意义的原因所在。
在晶圆到达器件制造商之前,清除掉微米以及亚微米的缺陷非常重要。


在边缘检查系统方面,视基系统(CCD相机或者线扫描相机)与激光基系统一直存在着竞争关系。激光基系统对于小缺陷更灵敏。在产能方面,激光基系统更快,当需要检查不同平面的五部分时这点很重要; 两个边缘区域的上和下,上斜面和底斜面,以及顶。还包括晶圆的缺口(notch),因为它是一个转变点,而且可视为对于有源区的损伤。


大部分前端(FEOL)检查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但是由于工艺波动,部分芯片,以色差使得对于边缘的检查非常困难,因此边缘检查发展得还相当不够。按照August Technology公司产品经理Tuan Le的说法,边缘检查开始于八年之前,采用的似激光扫描设备用以寻找碎片和裂纹。


August的边缘检查方法是视基的,不是激光扫描工艺。因为需要处理各种表面,所以使用了多个相机在不同照明下校正的通用技术。贯穿边缘的法线,可以在顶点处检查晶圆。如果这个区域采用点光源照明,被反射后,相机只能收到一点光。其他不同的方法还有暗场和普遍明场方案。暗场聚焦于边缘,使颗粒显现突出。普遍明场源显示色差、水泡缺陷、分层和低高宽比缺陷,以及倾斜面上的碎片和裂纹。


标准的建立


碎片和裂纹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不能被隐藏或返工,如果是机械或者热应力缺陷,还能破坏晶圆。另外一类缺陷是水泡。如果有颗粒被覆盖,不论来源于光刻胶、CMP、还是晶圆盒子粘污,随之又通过了一个热工艺,就会形成一个水泡。它可能不会对下一步工艺造成损害 ,可能在几步之后,最后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才爆裂。


领先的器件制造要求100%检查晶圆边缘的水泡、碎片和裂纹。August的CTO Cory Watkins说:“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正规的良率管理项目。他们研究了边缘缺陷的类型,突发事件以及工艺问题,绘出了严格控制下斜角轮廓的ROI图。SEMI对于斜角轮廓的标准还比较松,分为t/3,t/4和全圆斜角轮廓。对结论的分析是要实现最小的良率损失,就要对整个边缘都检查。他们目前也涉足200毫米晶圆,同时也在指定实际的斜角轮廓。” 斜角轮廓影响良率,这是因为各层不能像粘附在t/3或者t/4上一样粘附在全圆上。此外,根据晶圆边缘形成时砂轮的状态,边缘轮廓也可能是不规则的。


目前针对边缘缺陷问题的方法是手动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晶圆边缘。这应该自

 


摘要 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晶圆表面任何一部分都不允许闲置不用,器件越发地靠近边缘,因此对于晶圆的检查不能再忽视边缘。现有的检查平台必须升级以面对这种挑战。


当在器件结构上线宽持续变窄后,我们不能够再忽视晶圆的边缘了。这背后的原动力是对于降低日益恶化的表面污染的需求,粗糙的、坑洼或者断裂的边缘会引起表面污染,同时也要防止灾难性的污染 —晶圆在工艺腔体里的爆裂。此外,如果不做边缘检查,那么晶圆表面积的5-7%就没有了,这是需要重视晶圆边缘的技术原动力。


晶圆的边缘包括三部分:上斜面,顶或者冠,以及底斜面。尤其是去年以来,器件制造商已经密切关注这些部分,并且已经把废弃的边缘包含在内。这就是为什么检查系统要升级,从利用激光或CCD只关注每部分单程的顶点,到关注晶圆边缘附近,这些以前排除在外的部分,如上斜面,顶点,底斜面和背面边缘部分,转向更全面的晶圆检查。


进行全面检查


很多年来,晶圆表面,包括正面和背面,已经成为检查的焦点,而边缘则被认为不太重要的。现在它却变得重要了,因为晶圆要通过缘进行操作,同时边缘也与晶圆盒相接触。 “污染不只是颗粒,还有金属污染,污染从边缘向内部区域以及表面的扩散是个重要的问题。”Hologenix董事长Philip Blaustein说:“这些原子和金属颗粒倾向于粘附在边缘附近的缺陷上,这就是划伤、碎片或者粗糙引起金属粘污的源起。”


这种检查侧重于边缘抛光、CMP应用、层检、剥落和一层到另一层的污染。300毫米废弃区域缩小之后尤其如此。边缘污染,比如从边缘转移到表面的金属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颗粒—尤其对于65纳米线宽 —现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一层都要做边缘检查。背面真空过去用来搬放晶圆,但是因为300毫米晶圆是双面抛光的,所以不能有东西接触背面。因此,是通过边缘对晶圆进行搬送的,而边缘则是一直以来关注是否有损伤的一个区域。


美国Raytex执行副总裁John Valley认为CMP是边缘缺陷的来源之一。他说:“CMP工艺要针对边缘情况进行特定的调整。边缘情况可能由于晶圆供应商的不同而变化,甚至会由于工艺设备的不同而变化。边缘情况已经成为必须要测量和控制的项目。”


边缘缺陷非常多,这是因为边缘与前端的洁净度不同;并且,抛光质量也不高。由于边缘这种形状,因此很难保持明确一定的平滑度。这就是如果不应用于晶圆级,边缘检查在器件级没有意义的原因所在。
在晶圆到达器件制造商之前,清除掉微米以及亚微米的缺陷非常重要。


在边缘检查系统方面,视基系统(CCD相机或者线扫描相机)与激光基系统一直存在着竞争关系。激光基系统对于小缺陷更灵敏。在产能方面,激光基系统更快,当需要检查不同平面的五部分时这点很重要; 两个边缘区域的上和下,上斜面和底斜面,以及顶。还包括晶圆的缺口(notch),因为它是一个转变点,而且可视为对于有源区的损伤。


大部分前端(FEOL)检查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但是由于工艺波动,部分芯片,以色差使得对于边缘的检查非常困难,因此边缘检查发展得还相当不够。按照August Technology公司产品经理Tuan Le的说法,边缘检查开始于八年之前,采用的似激光扫描设备用以寻找碎片和裂纹。


August的边缘检查方法是视基的,不是激光扫描工艺。因为需要处理各种表面,所以使用了多个相机在不同照明下校正的通用技术。贯穿边缘的法线,可以在顶点处检查晶圆。如果这个区域采用点光源照明,被反射后,相机只能收到一点光。其他不同的方法还有暗场和普遍明场方案。暗场聚焦于边缘,使颗粒显现突出。普遍明场源显示色差、水泡缺陷、分层和低高宽比缺陷,以及倾斜面上的碎片和裂纹。


标准的建立


碎片和裂纹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不能被隐藏或返工,如果是机械或者热应力缺陷,还能破坏晶圆。另外一类缺陷是水泡。如果有颗粒被覆盖,不论来源于光刻胶、CMP、还是晶圆盒子粘污,随之又通过了一个热工艺,就会形成一个水泡。它可能不会对下一步工艺造成损害 ,可能在几步之后,最后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才爆裂。


领先的器件制造要求100%检查晶圆边缘的水泡、碎片和裂纹。August的CTO Cory Watkins说:“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正规的良率管理项目。他们研究了边缘缺陷的类型,突发事件以及工艺问题,绘出了严格控制下斜角轮廓的ROI图。SEMI对于斜角轮廓的标准还比较松,分为t/3,t/4和全圆斜角轮廓。对结论的分析是要实现最小的良率损失,就要对整个边缘都检查。他们目前也涉足200毫米晶圆,同时也在指定实际的斜角轮廓。” 斜角轮廓影响良率,这是因为各层不能像粘附在t/3或者t/4上一样粘附在全圆上。此外,根据晶圆边缘形成时砂轮的状态,边缘轮廓也可能是不规则的。


目前针对边缘缺陷问题的方法是手动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查晶圆边缘。这应该自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音频变压器DIY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六期上着重介绍了“四夹三”音频变压器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