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嵌入式MPEG-2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

发布时间:2007/4/23 0:00:00 访问次数:463

1 系统介绍

Vstar MPEG-2系列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基于TCP/IP网络的嵌入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采用嵌入式设计方案,系统稳定性高,采用MPEG-2视频压缩技术,图像高清晰,画质可达DVD效果,能够实现单画面轮流监看和1~16个画面同屏监看,支持远程和本地云台控制,支持多任务工作方式,而且图像存储、监看、远程控制可同步进行,监控距离随网络延伸而不断加长。该系统分为远程现场、通信网络和监控服务三部分,结构图如图1所示。

远程现场部分和监控服务部分都安装了MPEG-2图像处理设备和有线网络接口设备,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在远程现场的有线网络接口上运行的是服务器端软件,监控中心运行客户端软件。远程现场的软件在系统启动后要向监控中心注册,作为一个监控系统,必须有监控点的名称、监控点的特性描述的内容。监控中心在认证该监控点之前,为了避免与已经存在的监控点名称相同造成混淆,必须先检测网上是否已经存在名称相同的监控点,如果有,则会提醒用户更换名称。在通过权限认证后,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建立TCP/IP连接,两端的通信包括图像数据和控制指令通信,客户端可以在权限允许范围内根据需要通过监控中心来调节服务器端的参数设置和工作方式,服务器端则向客户端发送经过编码处理后的MPEG-2视频码流。

客户端软件运行在监控中心的PC上,提供相应的用户控制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建立不同类型的连接,从而获取不同的服务。服务器端软件运行在远程现场PC104上,它的功能比较丰富,包括硬件的驱动控制、通信线路管理、图像数据传输、系统控制、摄像头和云台调节等等。

2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核心部分是MPEG-2视频处理设备的设计,图2中简单介绍了MPEG-2硬件视频压缩处理的结构。MPEG-2视频采集压缩模块以富士通MB86390芯片为核心,完成对标准视频信号(PAL或NTSC信号)的A/D转换、MPEG-2压缩以及与PC104主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图2中视频解码A/D从摄像头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然后进行编码预处理,编码预处理是将接收的视频信号处理为规定的格式,即,把视频解码输出的CCIR601格式的信号转化为编码器可以处理的CIF或QCIF格式,然后再进行MPEG-2压缩编码。图中的SRAM用来作为编码所需的帧存和存储编码完成后的码流数据。PC104上的软件则通过总线接口单元来控制编码器的参数设置,及读取编码压缩后的码流数据。该模块包括以下功能单元:以SAA6252为核心的视频A/D单元,以MB86390为核心的MPEG-2视频压缩单元,以AT89C51与EPM7128(EPLD)为核心构成的控制逻辑和总线接口单元。总线接口单元是在EPLD中实现的,它是本模块与主机(PC104)进行交互的通道,可以和主机进行视频码流和控制数据的交换。控制逻辑是视频采集压缩模块的核心,它控制并协调各模块的工作,提供控制信号,通过EPLD编程实现系统各模块所需要的选通、缓冲、读/写使能,以及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切换等等。

镜头云台控制是通过PC104主机的RS232口进行的,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调节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景深(zoom)、焦距(focus)以及光圈(iris)来调整图像质量,还可以通过云台的上下左右调节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由监控中心的Client端软件通过SOCKET网络接口,把调整信息发送给Server端,Server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进行指令识别,然后向对应的RS232口发送指令去控制云台,完成调整任务。

3 系统软件设计    

传统的应用程序都是单线程的,即,在程序运行期间,由单个线程独占CPU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在执行一些比较费时的任务时,就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影响了应用程序的实时性能。在监控系统,特别是远程监控系统中,应用程序往往不但要及时把监控对象的最新信息反馈给监视客户(通过图形显示),还要处理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的通信以及对控制对象的实时控制等任务,这时,仅仅由单个线程来完成所有任务,显然无法满足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为此,可引进多线程机制,主线程专门负责消息的响应,使程序能够响应命令和其他事件。辅助线程可以用于完成其他比较费时的工作,如通信、图形显示和后台打印等,这样就不至于影响主线程的运行。总之,把多线程机制引进通信,有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实时性,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对于大型的工程应用来说,不同的线程完成不同的任务,也

1 系统介绍

Vstar MPEG-2系列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基于TCP/IP网络的嵌入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采用嵌入式设计方案,系统稳定性高,采用MPEG-2视频压缩技术,图像高清晰,画质可达DVD效果,能够实现单画面轮流监看和1~16个画面同屏监看,支持远程和本地云台控制,支持多任务工作方式,而且图像存储、监看、远程控制可同步进行,监控距离随网络延伸而不断加长。该系统分为远程现场、通信网络和监控服务三部分,结构图如图1所示。

远程现场部分和监控服务部分都安装了MPEG-2图像处理设备和有线网络接口设备,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在远程现场的有线网络接口上运行的是服务器端软件,监控中心运行客户端软件。远程现场的软件在系统启动后要向监控中心注册,作为一个监控系统,必须有监控点的名称、监控点的特性描述的内容。监控中心在认证该监控点之前,为了避免与已经存在的监控点名称相同造成混淆,必须先检测网上是否已经存在名称相同的监控点,如果有,则会提醒用户更换名称。在通过权限认证后,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建立TCP/IP连接,两端的通信包括图像数据和控制指令通信,客户端可以在权限允许范围内根据需要通过监控中心来调节服务器端的参数设置和工作方式,服务器端则向客户端发送经过编码处理后的MPEG-2视频码流。

客户端软件运行在监控中心的PC上,提供相应的用户控制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建立不同类型的连接,从而获取不同的服务。服务器端软件运行在远程现场PC104上,它的功能比较丰富,包括硬件的驱动控制、通信线路管理、图像数据传输、系统控制、摄像头和云台调节等等。

2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核心部分是MPEG-2视频处理设备的设计,图2中简单介绍了MPEG-2硬件视频压缩处理的结构。MPEG-2视频采集压缩模块以富士通MB86390芯片为核心,完成对标准视频信号(PAL或NTSC信号)的A/D转换、MPEG-2压缩以及与PC104主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图2中视频解码A/D从摄像头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视频信号,然后进行编码预处理,编码预处理是将接收的视频信号处理为规定的格式,即,把视频解码输出的CCIR601格式的信号转化为编码器可以处理的CIF或QCIF格式,然后再进行MPEG-2压缩编码。图中的SRAM用来作为编码所需的帧存和存储编码完成后的码流数据。PC104上的软件则通过总线接口单元来控制编码器的参数设置,及读取编码压缩后的码流数据。该模块包括以下功能单元:以SAA6252为核心的视频A/D单元,以MB86390为核心的MPEG-2视频压缩单元,以AT89C51与EPM7128(EPLD)为核心构成的控制逻辑和总线接口单元。总线接口单元是在EPLD中实现的,它是本模块与主机(PC104)进行交互的通道,可以和主机进行视频码流和控制数据的交换。控制逻辑是视频采集压缩模块的核心,它控制并协调各模块的工作,提供控制信号,通过EPLD编程实现系统各模块所需要的选通、缓冲、读/写使能,以及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切换等等。

镜头云台控制是通过PC104主机的RS232口进行的,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调节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景深(zoom)、焦距(focus)以及光圈(iris)来调整图像质量,还可以通过云台的上下左右调节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由监控中心的Client端软件通过SOCKET网络接口,把调整信息发送给Server端,Server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进行指令识别,然后向对应的RS232口发送指令去控制云台,完成调整任务。

3 系统软件设计    

传统的应用程序都是单线程的,即,在程序运行期间,由单个线程独占CPU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在执行一些比较费时的任务时,就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影响了应用程序的实时性能。在监控系统,特别是远程监控系统中,应用程序往往不但要及时把监控对象的最新信息反馈给监视客户(通过图形显示),还要处理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的通信以及对控制对象的实时控制等任务,这时,仅仅由单个线程来完成所有任务,显然无法满足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为此,可引进多线程机制,主线程专门负责消息的响应,使程序能够响应命令和其他事件。辅助线程可以用于完成其他比较费时的工作,如通信、图形显示和后台打印等,这样就不至于影响主线程的运行。总之,把多线程机制引进通信,有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实时性,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对于大型的工程应用来说,不同的线程完成不同的任务,也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