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550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eda技术在一个简单的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详细阐述了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其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eda asic pld fpld vhdl 数字系统 自顶向下 并行工程 isp
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系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实现方法经历了由分立元件、ssi、msi到lsi、vlsi以及uvlsi的过程。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逐渐取代了通用全硬件lsi电路,而在这二者中,asic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速度快、成本低、保密性好而脱颖而出。总的来说,asic的制作可粗略地分为掩膜方法和现场可编程方法两大类。目前,业界大量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尤其是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ld)被大量地应用在asic的制作当中。在可编程集成电路的开发过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应运而生。eda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1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
1.1 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本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拓扑逻辑学、计算数学以至人工智能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开发出来的一整套软件工具,是一种帮助电子设计工程师从事电子元件产品和系统设计的综合技术。
1.2 ed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应用,传统的手工制图设计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的方法已无法满足设计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因此工程师们开始进行二维平面图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便解脱繁杂、机械的版图设计工作,这就产生了第一代eda工具。
到了80年代,为了适应电子产品在规模和制作上的需要,应运出现了以计算机仿真和自动布线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eda技术。其特点是以软件工具为核心,通过这些软件完成产品开发的设计、分析、生产、测试等各项工作。
90年代后,eda技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eda技术。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使广大的电子设计师开始实现“概念驱动工程”的梦想。设计师们摆脱了大量的辅助设计工作,而把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方案与概念构思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
由此可见,eda技术可以看作是电子cad的高级阶段。eda工具的出现,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intel公司pentium处理器的推出,xilinx等公司几十万门规模的fpga的上市,以及大规模的芯片组和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应用,eda技术在仿真、时序分析、集成电路自动测试、高速印刷电路板设计及操作平台的扩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新一代eda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1.3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工具
总的来说,现代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仿真和综合能力。它主要采用并行工程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生成周期的诸多方面,包括质量、成本、开发时间及用户的需求等等。然后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vhdl、verilog-hdl、a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eda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eda技术在一个简单的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详细阐述了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其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关键词:eda asic pld fpld vhdl 数字系统 自顶向下 并行工程 isp
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系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实现方法经历了由分立元件、ssi、msi到lsi、vlsi以及uvlsi的过程。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微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逐渐取代了通用全硬件lsi电路,而在这二者中,asic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速度快、成本低、保密性好而脱颖而出。总的来说,asic的制作可粗略地分为掩膜方法和现场可编程方法两大类。目前,业界大量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尤其是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ld)被大量地应用在asic的制作当中。在可编程集成电路的开发过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应运而生。eda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1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
1.1 eda技术的基本概念
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本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拓扑逻辑学、计算数学以至人工智能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开发出来的一整套软件工具,是一种帮助电子设计工程师从事电子元件产品和系统设计的综合技术。
1.2 ed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应用,传统的手工制图设计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的方法已无法满足设计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因此工程师们开始进行二维平面图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便解脱繁杂、机械的版图设计工作,这就产生了第一代eda工具。
到了80年代,为了适应电子产品在规模和制作上的需要,应运出现了以计算机仿真和自动布线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eda技术。其特点是以软件工具为核心,通过这些软件完成产品开发的设计、分析、生产、测试等各项工作。
90年代后,eda技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级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eda技术。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设计的效率,使广大的电子设计师开始实现“概念驱动工程”的梦想。设计师们摆脱了大量的辅助设计工作,而把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方案与概念构思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
由此可见,eda技术可以看作是电子cad的高级阶段。eda工具的出现,给电子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intel公司pentium处理器的推出,xilinx等公司几十万门规模的fpga的上市,以及大规模的芯片组和高速、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应用,eda技术在仿真、时序分析、集成电路自动测试、高速印刷电路板设计及操作平台的扩展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新一代eda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1.3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工具
总的来说,现代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仿真和综合能力。它主要采用并行工程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生成周期的诸多方面,包括质量、成本、开发时间及用户的需求等等。然后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vhdl、verilog-hdl、a
上一篇:PBD-SOC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
上一篇:从FPGA转换到门阵列
热门点击
- OrCAD/PSpice9直流扫描分析的应用
- OrCAD/PSpice9直流扫描分析的应用
- protel99se和DXP的使用感想
- CCS噪声模型:用于串扰噪声分析的高精确度建
- Xtreme PCB软件允许多位工程师同时布
- ORCAD/PSPICE
-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现状与发展
- 利用Liberty CCS建模技术实现更高精
- OPC工具挺进DFM
- SystemWeaver 实现复杂SOC的片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