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的验证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355
    
    
     首次流片成功取决于整个系统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验证的新方法。
     图1:dut由x86处理器、主桥(host bridge)、
     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
    
     由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首次流片成功或只需少量的修改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整个系统(即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成为重中之重。业界也涌现了许多策略来帮助设计师完成rtl上的软件运行。这些策略提供了在最终硬件还在酝酿之时就开发软件的一种途径。这种措施也许还不够,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仿真系统可能与实际系统有较大的区别,二是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可以考虑先将完整的设计映射到fpga中,再运行目标应用程序。这样做可能达不到最终硅片的常规指标,但可以测试整个硬件的功能,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验证,其中一些测试案例可能是在仿真中根本无法完成的。另外,可用于演示的完整系统原型在硅片成功之前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客户的兴趣。 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这些电路板平台具有可编程的互连,可以将fpga插接在上面,并将dut(被测设计)映射进这些fpga中。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还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当然,这些板同样也能用于测试目标应用中的最终硅片。 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因为原理图中一些小错误会严重影响到设计进度。原理图验证工作是人工完成的,因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够复用dut验证环境验证电路板原理图,那么原理图验证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编写少量脚本和修改dut验证环境达到这一目的。 方法简介 基本想法是设法对原理图进行仿真。这了做到这一点,先将原理图网表转换成verilog网表。电路板上安装的不同元件(如fpga、处理器、pci卡、sdram等)要么用rtl代替,要么用rtl验证过程中使用的行为模型替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假设整个设计的verilog/vhdl代码是现成的。至于电路板上需要用于测试dut的处理器、sdram、pci器件等其它元件,也假设已经存在相应的bfm(总线功能模型)/模型。由于这一阶段是在功能验证之后,而这些元件需要用来测试dut,并模拟整个系统,因此它们的等效行为模型应该在功能验证中已经得到使用,现在只是重复使用罢了,即经过少许的努力就能使用相同的环境和测试案例。 上述概念经过拓展就可以验证硅片生成板的原理图,基本的假设是设计团队拥有硅片的hdl描述。这才是要点所在。对于fpga板,可以通过某种变通的方法配置fpga引脚来克服由于原理图中的错误连接导致的问题,即设计师可以管理并解决这些错误。但对于准备用来测试最终硅片的板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2:包含x86处理器芯片、2个fpga、
     sdram和1个pci槽道的原型板。
    
     生成verilog网表
     可以用好几种原理图输入工具生成verilog网表。基于以下几种限制原因,这种网表实际上是不能使用的: 1.它将板上的每个元件都看作是一个模块,因此生成的verilog文件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实例,如fpga、电容、上拉电阻或晶振,而不管这些元件能否在verilog中建模。其中有些元件(如串接电阻、去耦电容)可以简单地从网表中删除。 2.原理图中的总线通常被连接到符号上的一个个引脚,而在verilog模块中总线可能只有一个端口。因此可能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在verilog模块中一个四位输出地址总线将被声明为:output [3:0] address;但原理图中所有这四个引脚是被独立声明的。这样会导致原理图中使用的符号的引脚输出与verilog模块中相应符号的可用功能不兼容。 因此,设计师需要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要么修改这个verilog网表,要么根据原理图输入工具支持的其它格式创建一个新的网表。目的是删除电阻、电容、电感等模拟元件,或用等效的verilog代码替换它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对模拟元件的命名惯例,或将它们定义在一个文件中作为脚本的输入。例如,电阻可以被命名为r1、r23等,不遵循这个命名惯例的元件可以被定义在约束文件中,这样脚本就可以将它们关联到等效模型,或假定短路将它们从网表中去除。 一般来说,针对电路板上的不同元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惯例:
     1. 元件的大多数电源
    
    
     首次流片成功取决于整个系统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验证的新方法。
     图1:dut由x86处理器、主桥(host bridge)、
     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
    
     由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首次流片成功或只需少量的修改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整个系统(即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成为重中之重。业界也涌现了许多策略来帮助设计师完成rtl上的软件运行。这些策略提供了在最终硬件还在酝酿之时就开发软件的一种途径。这种措施也许还不够,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仿真系统可能与实际系统有较大的区别,二是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可以考虑先将完整的设计映射到fpga中,再运行目标应用程序。这样做可能达不到最终硅片的常规指标,但可以测试整个硬件的功能,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验证,其中一些测试案例可能是在仿真中根本无法完成的。另外,可用于演示的完整系统原型在硅片成功之前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客户的兴趣。 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这些电路板平台具有可编程的互连,可以将fpga插接在上面,并将dut(被测设计)映射进这些fpga中。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还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当然,这些板同样也能用于测试目标应用中的最终硅片。 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因为原理图中一些小错误会严重影响到设计进度。原理图验证工作是人工完成的,因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够复用dut验证环境验证电路板原理图,那么原理图验证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编写少量脚本和修改dut验证环境达到这一目的。 方法简介 基本想法是设法对原理图进行仿真。这了做到这一点,先将原理图网表转换成verilog网表。电路板上安装的不同元件(如fpga、处理器、pci卡、sdram等)要么用rtl代替,要么用rtl验证过程中使用的行为模型替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假设整个设计的verilog/vhdl代码是现成的。至于电路板上需要用于测试dut的处理器、sdram、pci器件等其它元件,也假设已经存在相应的bfm(总线功能模型)/模型。由于这一阶段是在功能验证之后,而这些元件需要用来测试dut,并模拟整个系统,因此它们的等效行为模型应该在功能验证中已经得到使用,现在只是重复使用罢了,即经过少许的努力就能使用相同的环境和测试案例。 上述概念经过拓展就可以验证硅片生成板的原理图,基本的假设是设计团队拥有硅片的hdl描述。这才是要点所在。对于fpga板,可以通过某种变通的方法配置fpga引脚来克服由于原理图中的错误连接导致的问题,即设计师可以管理并解决这些错误。但对于准备用来测试最终硅片的板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2:包含x86处理器芯片、2个fpga、
     sdram和1个pci槽道的原型板。
    
     生成verilog网表
     可以用好几种原理图输入工具生成verilog网表。基于以下几种限制原因,这种网表实际上是不能使用的: 1.它将板上的每个元件都看作是一个模块,因此生成的verilog文件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实例,如fpga、电容、上拉电阻或晶振,而不管这些元件能否在verilog中建模。其中有些元件(如串接电阻、去耦电容)可以简单地从网表中删除。 2.原理图中的总线通常被连接到符号上的一个个引脚,而在verilog模块中总线可能只有一个端口。因此可能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在verilog模块中一个四位输出地址总线将被声明为:output [3:0] address;但原理图中所有这四个引脚是被独立声明的。这样会导致原理图中使用的符号的引脚输出与verilog模块中相应符号的可用功能不兼容。 因此,设计师需要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要么修改这个verilog网表,要么根据原理图输入工具支持的其它格式创建一个新的网表。目的是删除电阻、电容、电感等模拟元件,或用等效的verilog代码替换它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对模拟元件的命名惯例,或将它们定义在一个文件中作为脚本的输入。例如,电阻可以被命名为r1、r23等,不遵循这个命名惯例的元件可以被定义在约束文件中,这样脚本就可以将它们关联到等效模型,或假定短路将它们从网表中去除。 一般来说,针对电路板上的不同元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惯例:
     1. 元件的大多数电源
上一篇:离子渗氮用脉冲电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