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单 片 机

从Cygnal C80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07/9/10 0:00:00 访问次数:535

    摘要:80C51是一个独特的8位单片机系列。80C51从早期Intel公司的MCS-51到PHILIPS、ATMEL等公司发展的80C51系列MCU,再到Cygnal公司最新推出的C8051F,表明了单片机的典型发展过程。Cygnal的C8051带SoC色彩,集成了嵌入式系统的许多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对8位MCU的发展会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C8051F CIP-51 交叉开关 JTAG接口 SoC

在嵌入式系统低端的单片机领域,从8位单片机诞生至今,已近30年,在百花齐放的单片机家族中,80C51系列一直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Cygnal 推出C8051F更令业界人士刮目相看。回顾历史,在Intel公司推出了MCS-51不久便实施了最彻底的技术开放政策;在众多电器商、半导体商的积极参与下,将MCS-51发展成了众多型号系列的80C51 MCU家族。MCS-51经典的体系结构、极好的兼容性和Intel公司的开放政策不仅使众多厂家参与发展,也诱使半导体厂家对MCS-51实行为所欲为的改造。由于MCS-51提供的最佳兼容性,使MCS-51在被"肢解"式改造后,还能以不变的指令系统、基本单元的兼容性保持着8051内核的生命延续,并在未来SoC发展中,担任8位CPU内核的重任。回顾80C51系列从MCS-51、80C51到C8051F的过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单片机发展的一些规律性东西。

1 嵌入式应用中的8位机现象

  与从8位机迅速向16位、32位、64位过渡的通用计算机相比,8位单片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虽历经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到微控制器、MCU和SoC的变迁,8位机始终是嵌入式低端应用的主要机型,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保持这个势头。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系统有完全不同的应用特性,从而走向完全不同的技术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并在对象环境下运行。与对象领域相关的操作主要是对外界物理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对外界对象实现控制,并与操作者进行人机交互等。而对象领域中的物理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外部对象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所要求的响应速度有限,而且不会随时间变化。在8位单片机能基本满足其响应速度要求后,数据宽度不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8位单片机会稳定下来,其技术发展方向转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对象的采集、控制、可靠性和低功耗等品质要求。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对DSP需求的增长要求单片机相应提高运算速度。当前8位单片机在不扩展数据总线的情况下,提高运行速度仍有潜力可挖。例如,采用RISC结构实现并行流水线作业,CISC结构的C8051F采用CIP-8051结构,使单周期指令速度提高到原8051的12倍。

  鉴于嵌入式低端应用对象的有限响应要求、嵌入式系统低端应用的巨大市场以及8位机具有的速度潜力,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8位机仍然是嵌入式应用中的主流机型。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8位单片机在CPU结构、CPU外围、功能外围、外围接口和集成开发环境方面都会迅速地发展;因此,可以说8位单片机虽然"古老",但又会是一个十分活跃而新兴的嵌入式领域。80C51系列从Intel公司的MCS-51发展到Cygnel公司的C8051F的过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8位单片机中的80C51现象

  在8位单片机中,80C51系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史最长,长盛不衰,众星捧月,不断更新,形成了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生命力的一个单片机系列。当前,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又将8051兼容单片机推上了8位机的先进行列。总结80C51系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单片机的3次技术飞跃。

2.1 从MCS-51到MCU的第1次飞跃

  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MCS-51奠定了嵌入式应用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经典体系结构,但不久就放弃了进一步发展计划,并实施了8051的技术开放政策。无论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是明智之举。因为在创建一个完善的嵌入式计算机体

    摘要:80C51是一个独特的8位单片机系列。80C51从早期Intel公司的MCS-51到PHILIPS、ATMEL等公司发展的80C51系列MCU,再到Cygnal公司最新推出的C8051F,表明了单片机的典型发展过程。Cygnal的C8051带SoC色彩,集成了嵌入式系统的许多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对8位MCU的发展会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C8051F CIP-51 交叉开关 JTAG接口 SoC

在嵌入式系统低端的单片机领域,从8位单片机诞生至今,已近30年,在百花齐放的单片机家族中,80C51系列一直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Cygnal 推出C8051F更令业界人士刮目相看。回顾历史,在Intel公司推出了MCS-51不久便实施了最彻底的技术开放政策;在众多电器商、半导体商的积极参与下,将MCS-51发展成了众多型号系列的80C51 MCU家族。MCS-51经典的体系结构、极好的兼容性和Intel公司的开放政策不仅使众多厂家参与发展,也诱使半导体厂家对MCS-51实行为所欲为的改造。由于MCS-51提供的最佳兼容性,使MCS-51在被"肢解"式改造后,还能以不变的指令系统、基本单元的兼容性保持着8051内核的生命延续,并在未来SoC发展中,担任8位CPU内核的重任。回顾80C51系列从MCS-51、80C51到C8051F的过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单片机发展的一些规律性东西。

1 嵌入式应用中的8位机现象

  与从8位机迅速向16位、32位、64位过渡的通用计算机相比,8位单片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虽历经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到微控制器、MCU和SoC的变迁,8位机始终是嵌入式低端应用的主要机型,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保持这个势头。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系统有完全不同的应用特性,从而走向完全不同的技术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并在对象环境下运行。与对象领域相关的操作主要是对外界物理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对外界对象实现控制,并与操作者进行人机交互等。而对象领域中的物理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外部对象的控制以及人机交互所要求的响应速度有限,而且不会随时间变化。在8位单片机能基本满足其响应速度要求后,数据宽度不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8位单片机会稳定下来,其技术发展方向转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对象的采集、控制、可靠性和低功耗等品质要求。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对DSP需求的增长要求单片机相应提高运算速度。当前8位单片机在不扩展数据总线的情况下,提高运行速度仍有潜力可挖。例如,采用RISC结构实现并行流水线作业,CISC结构的C8051F采用CIP-8051结构,使单周期指令速度提高到原8051的12倍。

  鉴于嵌入式低端应用对象的有限响应要求、嵌入式系统低端应用的巨大市场以及8位机具有的速度潜力,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8位机仍然是嵌入式应用中的主流机型。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8位单片机在CPU结构、CPU外围、功能外围、外围接口和集成开发环境方面都会迅速地发展;因此,可以说8位单片机虽然"古老",但又会是一个十分活跃而新兴的嵌入式领域。80C51系列从Intel公司的MCS-51发展到Cygnel公司的C8051F的过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 8位单片机中的80C51现象

  在8位单片机中,80C51系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史最长,长盛不衰,众星捧月,不断更新,形成了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生命力的一个单片机系列。当前,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又将8051兼容单片机推上了8位机的先进行列。总结80C51系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单片机的3次技术飞跃。

2.1 从MCS-51到MCU的第1次飞跃

  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MCS-51奠定了嵌入式应用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经典体系结构,但不久就放弃了进一步发展计划,并实施了8051的技术开放政策。无论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是明智之举。因为在创建一个完善的嵌入式计算机体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硬盘式MP3播放器终级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NE0 2511,那是一个远方的...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