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视距传输和固定传输
发布时间:2020/8/28 22:12:37 访问次数:1984
相较毫米波的优势,其应用的难度同样突出。高通认为主要有四大难点。一是覆盖范围有限且成本高昂。二是仅支持视距传输,手、身体、墙体甚至是植被、雨滴都会严重影响信号的传播。三是仅可用于固定用例。四是终端外形较大,由于毫米波的带宽更大,从本质上来讲,毫米波的带宽也更高,这就为外形尺寸较小的终端带来严峻的散热挑战。
业界清晰的看到了应用毫米波的难度,对毫米波望而止步。在毫米波频段不被看好之际,高通向外界证明了毫米波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在移动通信领域深耕30多年的高通有自己的一套理念。高通认为,从愿景到发明、验证概念、标准化、试验、商用,最基础的环节就是早期研发和技术发明,这对于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高通证明了毫米波的移动性。针对以上四大难题。高通给出了四项解决办法。骆涛称,在5G时代,通过先进的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实现超过150米的毫米波传输。这项技术不仅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验证,而且在外场测试中也得到了验证,意味着毫米波能够实现与现有热点和小基站的共址。同时,5G NR能够解决“视距传输和固定传输”这两大难题。5G设计中,物理层的信号能够支持快速调整和切换附近的波束,这样就能很好地利用多路径和反射。
高通已经推出了第三代面向移动化需求的QTM535毫米波天线模组,该模组在非常紧凑的尺寸中集成了天线、射频前端、收发器。如此一来,一部手机可以采用多个毫米波模组,不仅满足智能手机紧凑纤薄的设计需求,同时满足功耗需求并提供最大化的性能,打破了毫米波终端较大的刻板印象。
高通已经克服了毫米波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的诸多障碍,高通不仅仅提供调制解调器,还提供端到端的系统设计,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例如毫米波,都建立了先进的原型系统,对其实际性能进行了验证。
技术/产业准备就绪 携手全行业拥抱毫米波
技术和产业相继成熟,5G商用正在不断扩展,覆盖亚洲、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35个国家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超过80家运营商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
全球各个国家正在不断扩展5G频谱资源。5G部署会扩展至更多频段,5G通用架构能够支持毫米波频谱的扩展,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并很快地支持这些新的频段。
放眼全球市场,美国、日本、韩国在毫米波应用领域起步较早,也取得了可喜的商业进程。中国被认为是5G规模最大的市场,而毫米波频段的使用将会为中国带来明显的经济价值。根据GSMA发布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到2030年毫米波频段为中国带来10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的效益。
政府已经为毫米波分配了试验频段,各个运营商均启动了相关的试验。不仅是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模组厂商、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在积极推动毫米波商用。在生态合力之下,中国毫米波商用指日可待。
这少不了高通的支持,高通通过其领先的产品及技术,积极加速毫米波在中国的落地。一直和高通有着深厚合作的中国移动认为,其将会在2022年具备毫米波规模商用能力。
与此同时,毫米波相关技术也在持续向前发展。3GPP完成了Rel-16的冻结并开始启动Rel-17的研究。在已完成的Rel-16项目中,引入了很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例如集成接入及回传(IAB)。在Rel-17及未来版本项目中将引入更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例如优化IAB支持分布式部署,这项增强特性能够帮助引入全双工运行和移动中继(例如汽车),以提升容量、覆盖和服务质量;Rel-17及未来版本还将引入优化的网络覆盖和波束管理,减少系统开销、增强性能、提高网络覆盖。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产业探索毫米波全新机遇的脚步向前迈进,毫米波商用带来的全新能力和效率,将会使更多新应用和场景受益,让5G真正地改变社会。
相较毫米波的优势,其应用的难度同样突出。高通认为主要有四大难点。一是覆盖范围有限且成本高昂。二是仅支持视距传输,手、身体、墙体甚至是植被、雨滴都会严重影响信号的传播。三是仅可用于固定用例。四是终端外形较大,由于毫米波的带宽更大,从本质上来讲,毫米波的带宽也更高,这就为外形尺寸较小的终端带来严峻的散热挑战。
业界清晰的看到了应用毫米波的难度,对毫米波望而止步。在毫米波频段不被看好之际,高通向外界证明了毫米波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在移动通信领域深耕30多年的高通有自己的一套理念。高通认为,从愿景到发明、验证概念、标准化、试验、商用,最基础的环节就是早期研发和技术发明,这对于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高通证明了毫米波的移动性。针对以上四大难题。高通给出了四项解决办法。骆涛称,在5G时代,通过先进的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实现超过150米的毫米波传输。这项技术不仅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验证,而且在外场测试中也得到了验证,意味着毫米波能够实现与现有热点和小基站的共址。同时,5G NR能够解决“视距传输和固定传输”这两大难题。5G设计中,物理层的信号能够支持快速调整和切换附近的波束,这样就能很好地利用多路径和反射。
高通已经推出了第三代面向移动化需求的QTM535毫米波天线模组,该模组在非常紧凑的尺寸中集成了天线、射频前端、收发器。如此一来,一部手机可以采用多个毫米波模组,不仅满足智能手机紧凑纤薄的设计需求,同时满足功耗需求并提供最大化的性能,打破了毫米波终端较大的刻板印象。
高通已经克服了毫米波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的诸多障碍,高通不仅仅提供调制解调器,还提供端到端的系统设计,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例如毫米波,都建立了先进的原型系统,对其实际性能进行了验证。
技术/产业准备就绪 携手全行业拥抱毫米波
技术和产业相继成熟,5G商用正在不断扩展,覆盖亚洲、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35个国家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超过80家运营商已经部署商用5G网络。
全球各个国家正在不断扩展5G频谱资源。5G部署会扩展至更多频段,5G通用架构能够支持毫米波频谱的扩展,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并很快地支持这些新的频段。
放眼全球市场,美国、日本、韩国在毫米波应用领域起步较早,也取得了可喜的商业进程。中国被认为是5G规模最大的市场,而毫米波频段的使用将会为中国带来明显的经济价值。根据GSMA发布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到2030年毫米波频段为中国带来10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的效益。
政府已经为毫米波分配了试验频段,各个运营商均启动了相关的试验。不仅是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模组厂商、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在积极推动毫米波商用。在生态合力之下,中国毫米波商用指日可待。
这少不了高通的支持,高通通过其领先的产品及技术,积极加速毫米波在中国的落地。一直和高通有着深厚合作的中国移动认为,其将会在2022年具备毫米波规模商用能力。
与此同时,毫米波相关技术也在持续向前发展。3GPP完成了Rel-16的冻结并开始启动Rel-17的研究。在已完成的Rel-16项目中,引入了很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例如集成接入及回传(IAB)。在Rel-17及未来版本项目中将引入更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强特性,例如优化IAB支持分布式部署,这项增强特性能够帮助引入全双工运行和移动中继(例如汽车),以提升容量、覆盖和服务质量;Rel-17及未来版本还将引入优化的网络覆盖和波束管理,减少系统开销、增强性能、提高网络覆盖。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产业探索毫米波全新机遇的脚步向前迈进,毫米波商用带来的全新能力和效率,将会使更多新应用和场景受益,让5G真正地改变社会。
上一篇:载波或波束聚合实现数据传输
上一篇:国产传感器与国外产品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