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5G的到来能让AI无所不在吗?

发布时间:2019/9/6 9:26:48 访问次数:1001

       “过去几年里,运营商在4G网络方面投资数千亿,我们中国4G用户已经突破了十亿。虽然用户规模很大,但实际上网络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从这个情况来看,您认为运营商马上上5G有哪些必要性,或者说驱动力呢?谢谢!”

王建宙:

    “您提的问题,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据我了解,全球的运营商对5G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亚洲和北美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尽快地建设5G网络,但相比之下,欧洲的运营商就显得没有那么迫切。我在会议上听到好几个欧洲的CEO(首席执行官)说5G很好,但是不想马上就建5G网络,因为4G网络还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所以说运营商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考虑。”

“我个人的观点:第一,5G会提供很多4G所不具备的功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对5G的需求,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运营商应该尽快地提供5G服务。第二,从运营商自己来说,5G频率的利用率高了,效率高了,单位成本降低了。”


       “所以从总体而言,对运营商来说是一种降低成本,而不是提升成本。这种情况在从2G到3G、3G到4G的过程当中都是碰到过的,所以我觉得运营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5G的到来能让AI无所不在吗?这是一个业界正在努力的方向。“5G最重要的是让单个设备有更大的带宽,但是现在想一下这个问题,反而到了5G时代,更多设备上来,每一个设备分摊到的带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以云和端的协同会是一直存在的架构。只是说端上的能力会越来越提升,从原来简单的端变成更加复杂的端。”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专家研究员吴永坚说。

      于是,实现“网络压缩”,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界当中的高频热词。这个“网络”指的是人工智能网络,在保证精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如何可以降低人工智能学习网络的复杂度,降低计算力。

人工智能和5G的碰撞将创造无限可能

       以图像处理为例,端的能力还是远远弱于云上的能力,云上的处理将更偏向于深入的理解分析。“我们把人脸检测、人体检测,这些无状态的轻量计算就放在摄像头或者是端这些低算力、低功耗的东西上去做,相当于把基础入口把握住,当你检测到人体的时候再把相关的特征上传到云。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人脸识别、人脸聚类和人脸归档是需要到云上去做的。因为它需要的算力特别大,而且数据是很大规模的,有可能是跨省市的,必须要到云上一 起整合。现在云和端是两个不同侧重点协同的状态。”吴永坚说。

      5G+AI+边缘计算可创造新的商机,这也引发了业内对构建新的生态联盟的思考。

      “技术平台不是个大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将来这个行业是IT和电信一起做,然后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创新业务部总经理林怡颜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她提到,将来的平台不再是专用平台,软件也是开源的,在此之上打造新的生态圈。“英特尔公司承担的责任是一定的,也只有我们跟其他很有限的几个公司能够做到这种事,因为毕竟数据中心很大部分还是在英特尔平台上走的,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带到新的AI+5G+边缘计算里面。”


       分析各家厂商积极投入5G的发展原因,不外乎5G技术可以跨足许多不同应用领域外,还能以其特性发展出更多过去仅能想象或是意想不到的新应用,而新的应用意味着新的营收来源,也因此,「爱立信观察到,今年5G技术相关的应用发展,将多过于5G技术本身的发展,」何可申说。

       也由于业者积极研发,形成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原定于2020年才会正式底定的5G标准规范,更已确定将提前于2019年前定案。 Gartner研究副总裁洪岑维表示,从近2个月的5G发展来看,「非独立5G」(non-standalone 5G)技术标准可以现有的4G网络架构为基础,因而发展较为迅速,再加上全球各地区对于5G的发展虽各有优势,但仍形成极大的推动力道。 预计2019年中即可看到一些城市或地区开始5G正式的商用,而不仅仅是因为运动赛事建置的5G实验网络,比原先的发展时程提早了半年到1年的时间。

      爱立信资深副总裁暨网络产品事业部主管Arun Bansal则认为,5G部署速度将比预估的更快,部份国家已提前到预期在2019年商转。 虽各地区或各公司开始投入5G研发的驱动因素不同,不过现在已开始大量出现针对5G技术的新应用计划。 例如,美国威瑞森(Verizon)将以行动网络技术全面取代固网;AT&T的物联网(IoT)、车联网应用服务;以及亚洲地区虚拟现实(VR)的应用开展等,这些都是需凭借5G技术的高传输速率、高覆盖率及低延迟特性,才能实现。

至于5G标准的部份,安立知(Anritsu)业务暨技术支持部经理薛伊良提到,日前由工研院举办的「5G Day」国际研讨会中,三星(Samsung)表示在5G新空中接口(New Radio,亦称为新无线电)的进展,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因此可能会延后发布。 而明年初可重复使用4G网络的非独立5G会先出现;同年中,「独立5G」(standalone 5G)标准也会随之问世。

       根据爱立信所做的研究报告,从业者对5G技术的需求持续高涨,2018年可望看到5G技术开始应用在行动装置上;2024年则是会出现以机器或设备为主的5G应用服务。 另外,根据市调单位调查,以地区来看,相较于4G商用网络的开通始于美国及欧洲,5G商用服务会从行动通讯业务开始,但美国或欧洲都不会是第一个开通5G商用服务的地区,南韩、日本分别以冬季奥运及东京奥运等运动赛事的5G网络实战经验为后盾,相对在开通5G商用服务会跑得较快;而欧洲的5G进展则会落后全球其他地区。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互联网转载”的文章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内容,请发送邮件:602684288@qq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过去几年里,运营商在4G网络方面投资数千亿,我们中国4G用户已经突破了十亿。虽然用户规模很大,但实际上网络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从这个情况来看,您认为运营商马上上5G有哪些必要性,或者说驱动力呢?谢谢!”

王建宙:

    “您提的问题,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据我了解,全球的运营商对5G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亚洲和北美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尽快地建设5G网络,但相比之下,欧洲的运营商就显得没有那么迫切。我在会议上听到好几个欧洲的CEO(首席执行官)说5G很好,但是不想马上就建5G网络,因为4G网络还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所以说运营商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考虑。”

“我个人的观点:第一,5G会提供很多4G所不具备的功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对5G的需求,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运营商应该尽快地提供5G服务。第二,从运营商自己来说,5G频率的利用率高了,效率高了,单位成本降低了。”


       “所以从总体而言,对运营商来说是一种降低成本,而不是提升成本。这种情况在从2G到3G、3G到4G的过程当中都是碰到过的,所以我觉得运营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5G的到来能让AI无所不在吗?这是一个业界正在努力的方向。“5G最重要的是让单个设备有更大的带宽,但是现在想一下这个问题,反而到了5G时代,更多设备上来,每一个设备分摊到的带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以云和端的协同会是一直存在的架构。只是说端上的能力会越来越提升,从原来简单的端变成更加复杂的端。”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专家研究员吴永坚说。

      于是,实现“网络压缩”,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界当中的高频热词。这个“网络”指的是人工智能网络,在保证精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如何可以降低人工智能学习网络的复杂度,降低计算力。

人工智能和5G的碰撞将创造无限可能

       以图像处理为例,端的能力还是远远弱于云上的能力,云上的处理将更偏向于深入的理解分析。“我们把人脸检测、人体检测,这些无状态的轻量计算就放在摄像头或者是端这些低算力、低功耗的东西上去做,相当于把基础入口把握住,当你检测到人体的时候再把相关的特征上传到云。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人脸识别、人脸聚类和人脸归档是需要到云上去做的。因为它需要的算力特别大,而且数据是很大规模的,有可能是跨省市的,必须要到云上一 起整合。现在云和端是两个不同侧重点协同的状态。”吴永坚说。

      5G+AI+边缘计算可创造新的商机,这也引发了业内对构建新的生态联盟的思考。

      “技术平台不是个大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将来这个行业是IT和电信一起做,然后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创新业务部总经理林怡颜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她提到,将来的平台不再是专用平台,软件也是开源的,在此之上打造新的生态圈。“英特尔公司承担的责任是一定的,也只有我们跟其他很有限的几个公司能够做到这种事,因为毕竟数据中心很大部分还是在英特尔平台上走的,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带到新的AI+5G+边缘计算里面。”


       分析各家厂商积极投入5G的发展原因,不外乎5G技术可以跨足许多不同应用领域外,还能以其特性发展出更多过去仅能想象或是意想不到的新应用,而新的应用意味着新的营收来源,也因此,「爱立信观察到,今年5G技术相关的应用发展,将多过于5G技术本身的发展,」何可申说。

       也由于业者积极研发,形成一股强大的驱动力,原定于2020年才会正式底定的5G标准规范,更已确定将提前于2019年前定案。 Gartner研究副总裁洪岑维表示,从近2个月的5G发展来看,「非独立5G」(non-standalone 5G)技术标准可以现有的4G网络架构为基础,因而发展较为迅速,再加上全球各地区对于5G的发展虽各有优势,但仍形成极大的推动力道。 预计2019年中即可看到一些城市或地区开始5G正式的商用,而不仅仅是因为运动赛事建置的5G实验网络,比原先的发展时程提早了半年到1年的时间。

      爱立信资深副总裁暨网络产品事业部主管Arun Bansal则认为,5G部署速度将比预估的更快,部份国家已提前到预期在2019年商转。 虽各地区或各公司开始投入5G研发的驱动因素不同,不过现在已开始大量出现针对5G技术的新应用计划。 例如,美国威瑞森(Verizon)将以行动网络技术全面取代固网;AT&T的物联网(IoT)、车联网应用服务;以及亚洲地区虚拟现实(VR)的应用开展等,这些都是需凭借5G技术的高传输速率、高覆盖率及低延迟特性,才能实现。

至于5G标准的部份,安立知(Anritsu)业务暨技术支持部经理薛伊良提到,日前由工研院举办的「5G Day」国际研讨会中,三星(Samsung)表示在5G新空中接口(New Radio,亦称为新无线电)的进展,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因此可能会延后发布。 而明年初可重复使用4G网络的非独立5G会先出现;同年中,「独立5G」(standalone 5G)标准也会随之问世。

       根据爱立信所做的研究报告,从业者对5G技术的需求持续高涨,2018年可望看到5G技术开始应用在行动装置上;2024年则是会出现以机器或设备为主的5G应用服务。 另外,根据市调单位调查,以地区来看,相较于4G商用网络的开通始于美国及欧洲,5G商用服务会从行动通讯业务开始,但美国或欧洲都不会是第一个开通5G商用服务的地区,南韩、日本分别以冬季奥运及东京奥运等运动赛事的5G网络实战经验为后盾,相对在开通5G商用服务会跑得较快;而欧洲的5G进展则会落后全球其他地区。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互联网转载”的文章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内容,请发送邮件:602684288@qq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Seeed Studio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