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流水线结构的改进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521
摘要:分析了DDS中流水线结构及输入数据在其中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DDS流水线结构的改进方案,给出了实现的方法并作了仿真,分析了对DDS电路性能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DDS 流水线 改进的流水线结构
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以其频率分辨率高、转换速率快及波形变换灵活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GPS、蜂窝基站有HDTV等领域。DDS相位字长及运算速度决定了DDS的性能[1],相位累加器、移相加法器及LUT的字长越长,频率分辨率及波形精度越高,相位截尾误差越小[2]。目前DDS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一般在32~48位之间;而时钟频率越高,输出频率的范围越大。流水线是高速电路中一种常用的技术[3],高速、高精度DDS的相位累加器、相移加法器、用于调幅及正交调制的乘法器都采用了流水线结构。普通的流水线结构所占用的寄存器资源和其级数的平方比正比,无论是现有的专用DDS集成电路,还是采用FPGA等可编程器件实现,都将占用大量寄存器资源。其实,DDS中的输入数据一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基于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DS流水线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占用的寄存器资源。
1 问题的提出
1.1 DDS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是包含移相及调幅部分的相位累加型DDS的结构框图。每一时钟周期,N位相位累加器PA与N位频率控制字FW累加一次。其结果的高M位作波形表LUT(Look-Up Table)的地址,如果加上PSR的值可实现移相,从LUT中读出D位波形数据送DAC。若乘以AR的值还可实现调幅。改变FW的值可改变输出频率,改变PSR的值可实现调相,改变AR的值可以实现调幅。一般情况下,FW、PSR及AR刷新频率要比DDS系统时钟慢得多。
1.2 DDS中流水线结构
当DDS的相位字长较长、速度较高时,相位累加器、移相加法器或其综合及调幅乘法器一般都采用流水线结构。以下仅以相位累加器为例,分析流水线的结构、性能及其改进。当相位累加器采用m级n位流水线结构时,有,这里PA,FW分别是相位累加器的值和相位阶距,PAm是各级加法器的部分和。其中,输入缓冲流水线为m级n位,占用寄存器[(m-1)×m×n]/2位,而相位累加器输出的高M位需m1=int[(m-1)/m]+1级流水线,占用[(m1-1) ×m1×n]/2+m1×(M mod m)(int[·]是取整运算)。图2、3分别是m=4、n=4、M=8时相位累加器的结构及时序图。此时,输入流水线占用24位寄存器;m=8、n=4时(32位相位累加器),输入流水线占用112位寄存器;m=12、n=4,(48位相位累加器),占用264位寄存器;若选取m=48、n=1,则占用1128位寄存器。如果省去输入流水线,改变相位阶距时,将导致相位紊乱。
2 改进的流水线结构
2.1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DDS控制数据刷新速率远低于系统时钟。以相位累加器为例,进入各组加法器的频率控制字值,只在数据更新后的前m个时钟周期变化。以后各个周期不再变化。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累加器进行改进,从而节省部分寄存器。图4是改进输入流水线的相位累加器结构图,图5是输入数据及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在输入数据D0~15(N)准备好后,由外部控制系统向流水线刷新控制电路CON发出一启动信号Start,CON在Start下降沿后的第一时钟上升沿到来时,输入写入脉冲WR0,将D0~3(N)写入第一级流水线寄存器;第二时钟上升沿到来时,输出写入脉冲WR1,将D4~7(N)写入第二级流水线寄存器;依次类推,到第四
摘要:分析了DDS中流水线结构及输入数据在其中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DDS流水线结构的改进方案,给出了实现的方法并作了仿真,分析了对DDS电路性能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DDS 流水线 改进的流水线结构
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以其频率分辨率高、转换速率快及波形变换灵活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GPS、蜂窝基站有HDTV等领域。DDS相位字长及运算速度决定了DDS的性能[1],相位累加器、移相加法器及LUT的字长越长,频率分辨率及波形精度越高,相位截尾误差越小[2]。目前DDS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一般在32~48位之间;而时钟频率越高,输出频率的范围越大。流水线是高速电路中一种常用的技术[3],高速、高精度DDS的相位累加器、相移加法器、用于调幅及正交调制的乘法器都采用了流水线结构。普通的流水线结构所占用的寄存器资源和其级数的平方比正比,无论是现有的专用DDS集成电路,还是采用FPGA等可编程器件实现,都将占用大量寄存器资源。其实,DDS中的输入数据一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基于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DS流水线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占用的寄存器资源。
1 问题的提出
1.1 DDS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是包含移相及调幅部分的相位累加型DDS的结构框图。每一时钟周期,N位相位累加器PA与N位频率控制字FW累加一次。其结果的高M位作波形表LUT(Look-Up Table)的地址,如果加上PSR的值可实现移相,从LUT中读出D位波形数据送DAC。若乘以AR的值还可实现调幅。改变FW的值可改变输出频率,改变PSR的值可实现调相,改变AR的值可以实现调幅。一般情况下,FW、PSR及AR刷新频率要比DDS系统时钟慢得多。
1.2 DDS中流水线结构
当DDS的相位字长较长、速度较高时,相位累加器、移相加法器或其综合及调幅乘法器一般都采用流水线结构。以下仅以相位累加器为例,分析流水线的结构、性能及其改进。当相位累加器采用m级n位流水线结构时,有,这里PA,FW分别是相位累加器的值和相位阶距,PAm是各级加法器的部分和。其中,输入缓冲流水线为m级n位,占用寄存器[(m-1)×m×n]/2位,而相位累加器输出的高M位需m1=int[(m-1)/m]+1级流水线,占用[(m1-1) ×m1×n]/2+m1×(M mod m)(int[·]是取整运算)。图2、3分别是m=4、n=4、M=8时相位累加器的结构及时序图。此时,输入流水线占用24位寄存器;m=8、n=4时(32位相位累加器),输入流水线占用112位寄存器;m=12、n=4,(48位相位累加器),占用264位寄存器;若选取m=48、n=1,则占用1128位寄存器。如果省去输入流水线,改变相位阶距时,将导致相位紊乱。
2 改进的流水线结构
2.1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DDS控制数据刷新速率远低于系统时钟。以相位累加器为例,进入各组加法器的频率控制字值,只在数据更新后的前m个时钟周期变化。以后各个周期不再变化。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累加器进行改进,从而节省部分寄存器。图4是改进输入流水线的相位累加器结构图,图5是输入数据及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在输入数据D0~15(N)准备好后,由外部控制系统向流水线刷新控制电路CON发出一启动信号Start,CON在Start下降沿后的第一时钟上升沿到来时,输入写入脉冲WR0,将D0~3(N)写入第一级流水线寄存器;第二时钟上升沿到来时,输出写入脉冲WR1,将D4~7(N)写入第二级流水线寄存器;依次类推,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