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429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作者:湖南大学软件学院 王小霞
    
    摘要:简要介绍了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论述了消息中间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传输消息大小不受限制;同时支持windows 2000/nt/98/me等多种操作系统,并能通过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操作系统的性能;实现消息队列操作的回滚与提交,使消息进行多级回执;以com形式提供mq clinent api。
    
    关键词:数据交换 消息中间件 消息队列 com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消息化发展的新浪潮,人们感受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于是对电子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业金融等领域,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手段正在被广泛使用。
    
    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其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作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一部分,edi可以应用于制造业、运输业、零售业以及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等各种经济部门之中。
    
    消息队列中间件mom(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是一种特定的中间件,它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换,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
    
    1 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1 国际发展现状及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edi。据统计,1992年底世界上使用edi的企业超过10万家,95年达到40万家。美国早在60年代初期,就在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中应用edi,而且每年还以100%的速度增长;西欧各国已将edi应用于汽车、化工、电子、运输、保险、分销零售业中;日本已在销售、贸易、运输、和制造业中广泛使用edi;新加坡声称95%的贸易用edi实现。据悉,美国政府及欧洲共同体大部分国家的海关宣布,从1992年起,采用edi方式输海关业务,如不采用edi方式,其手续将被推迟办理,或不再选为贸易伙伴。
    
    1996年,亚洲六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省)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edi系统,以便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进出口过程中能够实时采集进出口数据,有效对客户进行管理,减少报关错误。这无疑会加快亚洲国家的edi建设进程。
    
    在欧洲,一些大公司,包括超市连锁公司,已经开始对不开通edi的供应商实行制裁措施(价格、处理时间、付款方式上实行岐视政策)。
    
    
    
    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宣布:从1999年1月1日起,所有进出口贸易都必须用edi方式申报。
    
    香港地区从2000年开始全面关闭进出口报关柜台,所有的进出口报关必须通过edi方式。
    
    edi的发展趋势:
    
    (1)应用edi的行业会增多;
    
    (2)edi与其他信息传送技术和系统的一体化;
    
    (3)edi技术将受internet的冲击。
    
    1.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也早已经开始重视和普及edi技术,“八五”抓基础、抓试点;“九五”建立起中国贸易网(china trade network),尽快实现与国际贸易网的大联通,全面推行edi。
    
    近几年来,国内方正、中软、启宏科技、南通等软件公司在数据交换平台方面都已经快速发展。
    
    方正数码公司2002年提出了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跨地域、跨部门应用技术框架,为横跨多个政府机的服务、监管智能的业务实现和同一机构内多个部门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作者:湖南大学软件学院 王小霞
    
    摘要:简要介绍了消息中间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论述了消息中间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传输消息大小不受限制;同时支持windows 2000/nt/98/me等多种操作系统,并能通过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操作系统的性能;实现消息队列操作的回滚与提交,使消息进行多级回执;以com形式提供mq clinent api。
    
    关键词:数据交换 消息中间件 消息队列 com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消息化发展的新浪潮,人们感受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于是对电子化、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业金融等领域,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手段正在被广泛使用。
    
    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其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作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一部分,edi可以应用于制造业、运输业、零售业以及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等各种经济部门之中。
    
    消息队列中间件mom(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是一种特定的中间件,它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换,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
    
    1 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1 国际发展现状及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edi。据统计,1992年底世界上使用edi的企业超过10万家,95年达到40万家。美国早在60年代初期,就在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中应用edi,而且每年还以100%的速度增长;西欧各国已将edi应用于汽车、化工、电子、运输、保险、分销零售业中;日本已在销售、贸易、运输、和制造业中广泛使用edi;新加坡声称95%的贸易用edi实现。据悉,美国政府及欧洲共同体大部分国家的海关宣布,从1992年起,采用edi方式输海关业务,如不采用edi方式,其手续将被推迟办理,或不再选为贸易伙伴。
    
    1996年,亚洲六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省)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edi系统,以便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进出口过程中能够实时采集进出口数据,有效对客户进行管理,减少报关错误。这无疑会加快亚洲国家的edi建设进程。
    
    在欧洲,一些大公司,包括超市连锁公司,已经开始对不开通edi的供应商实行制裁措施(价格、处理时间、付款方式上实行岐视政策)。
    
    
    
    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宣布:从1999年1月1日起,所有进出口贸易都必须用edi方式申报。
    
    香港地区从2000年开始全面关闭进出口报关柜台,所有的进出口报关必须通过edi方式。
    
    edi的发展趋势:
    
    (1)应用edi的行业会增多;
    
    (2)edi与其他信息传送技术和系统的一体化;
    
    (3)edi技术将受internet的冲击。
    
    1.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也早已经开始重视和普及edi技术,“八五”抓基础、抓试点;“九五”建立起中国贸易网(china trade network),尽快实现与国际贸易网的大联通,全面推行edi。
    
    近几年来,国内方正、中软、启宏科技、南通等软件公司在数据交换平台方面都已经快速发展。
    
    方正数码公司2002年提出了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跨地域、跨部门应用技术框架,为横跨多个政府机的服务、监管智能的业务实现和同一机构内多个部门
上一篇: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