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搭乘电力线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482
    
    宽带数据搭上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便车。
    要 点
    ●bpl(电力线传输宽带)将会与 dsl和有线电缆形成竞争,并且通过“宽带插座”概念,向消费者证明购买与安装的简便性;
    ●多家供应商的bpl技术都依赖于基本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但现在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ieee p1901委员会正对电力网用于接入和户内应用展开工作,但三家联盟各自在推动不同的技术;
    ●bpl系统会对无线电爱好者和其它服务产生实际干扰,而滤波可以消除这些噪声。
    bpl(电力线传输宽带)技术的拥护者坚持认为,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方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完成了线路铺设工作。但 bpl 仍要面临一些技术障碍,遭遇潜在的、难以处理的、标准方面的争斗,还有那些愤怒的无线电爱好者。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 dsl 与有线电缆争斗之中的人来说,宽带战争已成过去。但其它连接方法的登台亮相(如 wimax)告诉我们,新的最后一公里宽带技术仍有表演舞台。bpl 支持者坚持认为电力网是最佳选择。该技术有一个潜在的优势,即每个家庭或商务场所的墙面上都已经有了“宽带插座”。此外,一个智能的电力网可以推动很多应用,如自动读表、负载平衡,甚至遥控耗电的电器,如空调,这些应用可以作为互联网服务费用的补贴。拥护者甚至声称除互联网服务以外,还可以提供 ip 视频和语音服务。全球来看,bpl 的应用范围仍然较小。但我们可以来考查一下,bpl 要成为主流接入方法,还需要面临哪些实际挑战。
    不同的人所描述的 bpl 有不同的特性,有的认为它是万能灵丹,有人则认为其是祸患。在2005年10月初,comtek(通信技术)公司与马纳萨斯市联合主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了城际的 bpl 网。宣传攻势相当猛烈。comte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seph fergus 的开场白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各位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这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事件......它预示着一个里程碑式重大技术的实现:第一个城际商用 bpl。毫不夸张地讲,马纳萨斯市现在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互联网接入方法,与任何一个美国城市都截然不同。”
    但其他人对这个消息可没有这么高兴。马纳萨斯市民、工程师,同时也是 ham(无线电爱好者)的 george tarnovsky 认为:“整个 bpl 系统是一个失败。”tarnovsky 指的不仅是 bpl 系统的辐射会干扰 ham 工作,而且 ham 或其他来源的辐射也会干扰 bpl 系统。他继续说:“他们没有采取入口保护措施。”
    在电力线上发送数据不是什么新概念。hpa(homeplus 电源线联盟)多年来一直在推广采用电源线的家庭网络,多家供应商都提供最高可达 14mbps数据速率的 homeplug 1.0 产品,虽然实际数据速率在5 mbps ~ 6 mbps范围内。新的 homeplug 1.0 turbo 产品刚刚出现,它将最高速率扩展到了 85 mbps。同时,该集团正在制定一个新的规格,homeplug av,它将着重于在家庭中传送视频,速率可达 200 mbps。该规格已经完成,支持 homeplug av 的芯片样品预计于2005年底面市。
    但是,bpl 更专注于在宽带接入方面使用电力网。为每家每户提供电能的电力网也将承载宽带数据。数据还是通过光纤或其它高速网络介质连接到家居附近,然后再转移到电力网中,进入家庭,因而无需挖沟布设新电缆(见附文“bpl 回程”)。据推测,bpl 的用户数将达到 dsl 或有线电缆无法达到的规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bpl 将与现有接入方式直接竞争(见附文“bpl:是否经济?”)。
    将数据耦合至电力线有两种方法。某些情况下,服务供应商只为 bpl 使用 lv(低压)线。一般来说,在使用 lv 的情况下,数据是在每6至8户的供电变压器处进入电力网。因此,变压器的作用就相当于 bpl 网桥或路由器,它可以安装在电线杆上,也可以安装在地面的机柜内。vl bpl 一般在 110 v 或 220v 系统中工作。另外一些情况下,服务供应商也会沿电力网的 mv(中等电压)部分传输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对光纤或其他高速介质长度的要求。对不同种类的电力设施和世界不同地区,mv 结构变化很大,但这些线路上的电压则在5kv~ 30kv之间变化。一般来说,宽带数据流必须在每个变压器处从 mv 耦合至 lv 线路上。
    bpl和户内电力线网均采用相同的基础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这也是dsl和802.11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技术。例如,homeplug 1.0就在4.5 mhz ~ 21mhz频带内使用了84个等间距的 ofdm 副载波。
    糟糕的是,ofdm 是各种竞争性的 bpl 方案中唯一共同的地方。今
    
    宽带数据搭上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便车。
    要 点
    ●bpl(电力线传输宽带)将会与 dsl和有线电缆形成竞争,并且通过“宽带插座”概念,向消费者证明购买与安装的简便性;
    ●多家供应商的bpl技术都依赖于基本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但现在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ieee p1901委员会正对电力网用于接入和户内应用展开工作,但三家联盟各自在推动不同的技术;
    ●bpl系统会对无线电爱好者和其它服务产生实际干扰,而滤波可以消除这些噪声。
    bpl(电力线传输宽带)技术的拥护者坚持认为,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方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完成了线路铺设工作。但 bpl 仍要面临一些技术障碍,遭遇潜在的、难以处理的、标准方面的争斗,还有那些愤怒的无线电爱好者。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 dsl 与有线电缆争斗之中的人来说,宽带战争已成过去。但其它连接方法的登台亮相(如 wimax)告诉我们,新的最后一公里宽带技术仍有表演舞台。bpl 支持者坚持认为电力网是最佳选择。该技术有一个潜在的优势,即每个家庭或商务场所的墙面上都已经有了“宽带插座”。此外,一个智能的电力网可以推动很多应用,如自动读表、负载平衡,甚至遥控耗电的电器,如空调,这些应用可以作为互联网服务费用的补贴。拥护者甚至声称除互联网服务以外,还可以提供 ip 视频和语音服务。全球来看,bpl 的应用范围仍然较小。但我们可以来考查一下,bpl 要成为主流接入方法,还需要面临哪些实际挑战。
    不同的人所描述的 bpl 有不同的特性,有的认为它是万能灵丹,有人则认为其是祸患。在2005年10月初,comtek(通信技术)公司与马纳萨斯市联合主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了城际的 bpl 网。宣传攻势相当猛烈。comte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seph fergus 的开场白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各位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这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事件......它预示着一个里程碑式重大技术的实现:第一个城际商用 bpl。毫不夸张地讲,马纳萨斯市现在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互联网接入方法,与任何一个美国城市都截然不同。”
    但其他人对这个消息可没有这么高兴。马纳萨斯市民、工程师,同时也是 ham(无线电爱好者)的 george tarnovsky 认为:“整个 bpl 系统是一个失败。”tarnovsky 指的不仅是 bpl 系统的辐射会干扰 ham 工作,而且 ham 或其他来源的辐射也会干扰 bpl 系统。他继续说:“他们没有采取入口保护措施。”
    在电力线上发送数据不是什么新概念。hpa(homeplus 电源线联盟)多年来一直在推广采用电源线的家庭网络,多家供应商都提供最高可达 14mbps数据速率的 homeplug 1.0 产品,虽然实际数据速率在5 mbps ~ 6 mbps范围内。新的 homeplug 1.0 turbo 产品刚刚出现,它将最高速率扩展到了 85 mbps。同时,该集团正在制定一个新的规格,homeplug av,它将着重于在家庭中传送视频,速率可达 200 mbps。该规格已经完成,支持 homeplug av 的芯片样品预计于2005年底面市。
    但是,bpl 更专注于在宽带接入方面使用电力网。为每家每户提供电能的电力网也将承载宽带数据。数据还是通过光纤或其它高速网络介质连接到家居附近,然后再转移到电力网中,进入家庭,因而无需挖沟布设新电缆(见附文“bpl 回程”)。据推测,bpl 的用户数将达到 dsl 或有线电缆无法达到的规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bpl 将与现有接入方式直接竞争(见附文“bpl:是否经济?”)。
    将数据耦合至电力线有两种方法。某些情况下,服务供应商只为 bpl 使用 lv(低压)线。一般来说,在使用 lv 的情况下,数据是在每6至8户的供电变压器处进入电力网。因此,变压器的作用就相当于 bpl 网桥或路由器,它可以安装在电线杆上,也可以安装在地面的机柜内。vl bpl 一般在 110 v 或 220v 系统中工作。另外一些情况下,服务供应商也会沿电力网的 mv(中等电压)部分传输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对光纤或其他高速介质长度的要求。对不同种类的电力设施和世界不同地区,mv 结构变化很大,但这些线路上的电压则在5kv~ 30kv之间变化。一般来说,宽带数据流必须在每个变压器处从 mv 耦合至 lv 线路上。
    bpl和户内电力线网均采用相同的基础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这也是dsl和802.11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技术。例如,homeplug 1.0就在4.5 mhz ~ 21mhz频带内使用了84个等间距的 ofdm 副载波。
    糟糕的是,ofdm 是各种竞争性的 bpl 方案中唯一共同的地方。今
上一篇:如何构建“多服务”边缘网络设备